《庄子》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之一。刚开始读这本书的时候,记得是大二那年,我专门买了一本笔记本手抄了内篇。内篇是庄子思想的核心,共有七篇。
读《庄子》中的文章,感觉非常有趣,里面有很多的小故事,初读起来,没有什么,多读几遍,往往又让人会心一笑。
《庄子》又名《南华经》,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世界观等。鲁迅曾说过:“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读《庄子》,我最喜欢的一段话是: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遽遽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大概的意思是:一天晚上,庄周晚上在家睡觉,然后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欢欣鼓舞的胡蝶,在天上飞啊飞。自己感觉到非常的称心如意、舒适自得,不知道自己是自己了,也就是完全迷失自我了。可是呢,突然不知是什么惊扰,醒了过来,发现自己不能飞,挥挥手臂自己还是自己,还是庄周。也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了一只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不管怎么有疑问,这二者还是有所分别的。这就被称作物化。
谈谈我对这段话的理解吧,庄子在其实提出了两个概念:
适志
用现代话来说就是舒适自得,没有什么大的拘束,可以自己做自己喜欢的是,不喜欢的就不做,但我又觉得我的理解不够充分。庄周做梦自己变成了一只自由飞翔的胡蝶,感觉非常畅快,因此自己感觉到“适志”。
这个舒适自得的境界对我们来说,其实还是很难达到的。之前看到一篇文章,认为“自由”的界定就是你不想干什么就可以不干什么。感觉有点和“适志”的意思靠近了。
我觉得,适志的这个境界庄子达到了,要不然就不会在他夫人去世之后击缶而歌,反而敲打起了乐器唱起了歌。也许庄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这样的,适志就是对自己追求得要去勇敢的追求,自己不喜欢的坚决不去做,对待世间万物,顺应自然规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物化
我看了好几个版本的《庄子》,对这个词的解释,居然有“事物的幻化”来解释“物化”,这让我目瞪口呆。现代一位学者陈鼓应对这个词的解释是“物我界限之消解,万物融化为一”,也就是泯除事物差别、彼我同化的境界。应该说是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了。
庄子用疑问的方式解释定义了“物化”含义。这说明用玄理,抽象的表达这个词也许无法给它下定义,就好像老子在《道德经》中无法给“道”下定义一样。每个人对这种广泛意义上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看法。
虽然对于一些经典,无论古人还是今人都做了很多注释,解释,但也不能穷尽最初作者要表达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说法了。在读《庄子》的时候,也经常遇到一些无法理解的语句,有时看看注解,仿佛弄懂了,再回过头在读,似乎感觉那里又不太对劲。
所谓庄周梦蝶之趣,大抵如此。
下面介绍一种对古文的方法,对于初读者而言,使用诵读的方法,不去追求一词一句的意思,通篇读完,感受一下,也许只读懂一点点,就从这一点点开始,继续读,读个三两遍,再精读,边读边看注释解释,此时收获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