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六)
武王举鼎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去世。继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之时便与张仪不睦。张仪以自己走到哪,齐国就想打到哪为由,向秦武王申请去魏国,以便齐魏打起来后,秦可乘虚而入。张仪到魏国后,齐国果然派兵攻打。张仪又托人去给齐王代话,如果齐魏两国相争,秦就可以进三川,挟天子,而让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本着张仪舒服,我就不舒服的原则,齐王下令罢兵。
张仪至魏一年后去世。
📣 这一段故事记载在《史记·张仪列传》中,让人觉得秦王和齐王按着张仪编好的剧本一步步执行。无论历史真相如何,张仪终是凭一张利嘴,助秦惠王连横各国,也算是得以善终。
📣 一朝天子一朝臣,商鞅之于秦孝公;张仪之于秦惠王。功高震主,权倾朝野的大臣,在王死后,也就活不久了。
而这位新晋上任的秦武王,在位三年,联魏攻韩,攻克宜阳孤城,斩首六万。
公元前307年,武王在取得宜阳后,前往洛阳,与孟说比武举“龙文赤鼎”。结果武王两目出血,绝膑而死。孟说被灭族。
📣 武王到洛阳,本是想“窥周室”“挟天子以令天下”的,结果玩儿大了~
📣 NO ZUO NO DIE~
因秦武王无子,其弟赢稷与诸兄弟争位成功,是为秦昭王。
鸡鸣狗盗
孟尝君(?—公元前279年),妫姓,田氏,名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战国时期齐国贵族,齐威王田因齐之孙,靖郭君田婴之子,齐宣王田辟疆之侄。因封袭其父爵于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公元前301年,齐宣王之子齐湣王即位。田文专权,“闻齐之有田文,不闻有其王”。田文在薛有万户的封邑,收养食客三千人。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出使秦国,秦昭王囚禁孟尝君想要杀掉他。孟尝君派人找秦昭王的宠妾说情。宠妾开口就要一张狐白裘。孟尝君本有一张价值千金的狐白裘,天下无双,只是在觐见秦昭王时已经献出去了。大概这位宠妾也是亲眼看到了这张狐白裘眼馋,此时不坑一笔,以后可没机会了。
在孟尝君正为这独一无二的狐白裘头疼之际,坐下一位食客自告奋勇,说他可以拿到这张狐白裘。此人最擅长披着狗皮偷东西。于是他夜里偷入秦宫,盗出狐白裘献给宠妾。宠妾得此宝物后,花言巧语使得秦昭王放了孟尝君回齐国。
孟尝君被放后,马上驱车逃亡。夜半至函谷关,而开关要等到鸡叫才行。此时又有一位会鸡叫的食客挺身而出,一声鸡鸣,引得关内外所有的鸡一起跟着打鸣,于是孟尝君一行人得以出关。
不久,秦昭王的追兵即至,而孟尝君已经出关在回齐国的路上了。
这就是成语“鸡鸣狗盗”的出处。
📣 孟尝君的食客们,在他遇难的时候无一能想出个好办法救急,倒是危机时刻全靠着鸡鸣狗盗之徒脱险。而后来孟尝君没落之时,食客们也均离他而去。孟尝君的食客挑选机制约等于无,来即收,养得多是些无用之辈,最多也就是为“食客三千”充当个夸张的数字而已。
胡服骑射
战国时期,赵国的北方领土均与游牧民族接壤。在与这些游牧民族的作战时,士兵着中原人的服饰在马背上十分不便。为加强军事实力,公元前307年,赵武灵王推行军事改革,让赵国人改穿胡服。此举获得了一些朝臣的支持,但也遭到了赵国贵族的反对。
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闻中国者,圣贤之所教也,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则效也。今王舍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道,逆人之心,臣愿王孰图之也!”使者以报。王自往请之,曰:“吾国东有齐、中山,北有燕、东胡,西有楼烦、秦、韩之边。今无骑射之备,则何以守之哉?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侵暴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微社稷之神灵,则鄗几于不守也,先君丑之。故寡人变服骑射,欲以备四境之难,报中山之怨。而叔顺中国之俗,恶变服之名,以忘鄗事之丑,非寡人之所望也。”公子成听命,乃赐胡服,明日服而朝。于是始出胡服令,而招骑射焉。-- 《资治通鉴》
公子成(赵武灵王叔父)再次跪拜道:“臣听说中原地区的人们受圣贤教化,采用礼乐仪制,使得远方的国家前来观看,蛮夷学习效法。现在大王舍弃这些,却去学习外族的服装,改变古人习惯,背逆人心,臣希望大王仔细考虑。”使者回报赵王。赵王亲自登门解释说:“我国东面有齐国、中山国;北面有燕国、东胡;西面有楼烦,并与秦、韩两国接壤。如今没有骑马射箭的准备,凭什么能守得住呢?先前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兵,侵占我们领土,人民受累,又引水围灌鄗城,如果不是社稷神灵保佑,鄗城就要失守了,先王一直以这件事为耻。所以我决心改穿胡服,学习骑射,想以此抵挡边境的灾难,一报中山国之仇。而叔父因循中原的旧俗,丑化变服的意义,忘记了鄗城的耻辱,这不是我所希望的!”公子成听从命令,赵武灵王于是赐给他胡服,第二天便穿戴胡服入朝。于是,赵武灵王正式下达改穿胡服的法令,提倡学习骑马射箭。
📣 一项新政的提出,无论对与错,都会遭到正反两派势力的支持或反对。若想坚持推行,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反对派中势力声望最大的代表人物。所谓“擒贼先擒王”,公子成带头穿胡服,于是全国推广胡服骑射就变得容易得多了。
公元前307年,赵西略胡地到林中,林胡王献马。
公元前297年,赵武灵王收编了楼烦的军队。
公元前307年至公元前296年,赵与中山国经历数场大大小小的战役,中山国终被赵吞并。
胡服骑射,使赵国的军事实力大大增强。赵在10年之内,不仅获得了大片的胡地和中山的土地,还收编了林胡和楼烦的军队,一举成为军事强国。
垂沙之役
公元前304年,齐魏韩三国因楚弃合纵而亲秦,出兵伐楚。楚怀王使以太子横为人质入秦,得秦援救,三国退兵。
怎料太子横在秦国,因私斗杀死了秦国一个大夫,并逃回楚国。由此,秦楚关系恶化。
📣 坑爹的典范!私斗本就头脑不清,做错了事不知寻求解决,把麻烦直接带回楚国,大概楚王一见这太子火就大。
秦楚一边联姻,一边对打,你来我往,相爱相杀。(参见中国通史(23))
秦昭王的母亲,秦宣太后即为楚国人。将军魏冉是宣太后异父长弟,亦为楚国人。
秦昭王即位后,在宣太后的主持下,秦昭王娶楚国女子为王后。
公元前301年,孟尝君发动齐魏韩三国攻楚。联军与楚军在沘水列阵,对峙达六个月之久。由于联军不知沘水深浅,不敢轻易渡河。听得当地樵夫说,楚军重兵把守的地方,水浅;少有人把守的地方,水深。于是联军连夜在楚军重兵把守的地方渡河,在沘水旁的垂沙大败楚军。
📣 此处说明内鬼强大的破坏力,以及搞好群众关系的重要性!
垂沙之役后,秦又发兵至楚,斩首二万。
第二年,秦又伐楚,斩首三万。
楚国在遭受四国连番的攻打之后,国力大减。夹在齐、秦两国之间的楚国,不得不又派太子横入齐为质,秦也送径阳君入质于齐。
📣 太子横。。。唉!貌似就没在自己的国土呆过几天。坑爹、坑子,基本一路。
怀王被拘
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约怀王在武关会面,要“力楚攻韩、梁(魏),反楚之故地”。昭睢和屈原都劝楚怀王不要去,可是楚怀王一意孤行,一到秦国就被扣留。秦昭王要楚怀王自认为蕃臣,楚怀王大怒不允;秦又要求楚割地巫、黔中郡以换怀王。
此时,楚国国内的臣子们,商量着另立新君,以绝秦之要挟。楚臣昭睢诈称怀王已死,召回太子横。太子横回国即位,是为楚顷襄王。
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 --《战国策·齐策三》
楚怀王死(诈称),太子横在齐为人质。苏秦对孟尝君说:“您为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与楚国交换下东国呢?”孟尝君说:“不可,我如果扣留太子,楚国又另立新君,我就是手里空握着一个人质,而让天下人说我不义。”苏秦说:“不会。楚国另立新君,您可以对新君说:‘把下东国给我,我就把太子横杀了,否则,我就与其它三国一起,拥立太子横为新君。’这样,下东国就到手了。”
📣 纵横家果然狡诈,如此都不忘捞一笔。
太子横回国前,曾答应给齐王五百里地。当齐国派人来接收土地时,新上任的楚襄王早已采纳了楚臣的建议,先派人去献地,接着再派人去守地,同时入秦求救。等到齐军进攻时,秦已发救兵,于是齐国退兵。
📣 楚怀王的人缘已经被自己败光了。自己智商不够,还不听劝。楚国发展到楚怀王即位之时,国力已至巅峰。整个楚国在楚怀王手中一点点败落。楚怀王不听良臣劝谏,非要赴秦约,落得个沦为阶下囚的下场,朝中已无人再愿意为他浪费心思。此时多年四处为质的太子,终于有机会翻身农奴把歌唱了。土地是大,亲爹是小。要土地,不要怀王。并且,回国继位才是正经事~
公元前297年,楚怀王逃走。逃到赵境时,赵国不敢收留他;楚怀王又逃往魏国,但被秦国追兵捉回。
公元前296年,楚怀王死于秦国。秦国把楚怀王的遗体送还楚国。
📣 一代楚王,就这样客死他乡。何其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