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进入幼儿园实习,就被分配到了托班,想象着孩子们一张张微笑的脸,想象着被孩子们一声声“孙老师”“孙老师”的叫着,那感觉,想想简直也是“爽歪歪”了,但是现实是:“老师,我要回家”,“老师,我要妈妈”……每天都要在孩子们的各种哭闹声中开始我一天的工作。直到有一天,教室里一位特别安静、不哭不闹的孩子-----闫宝吸引了我的眼球。
闫宝是一位特别安静、特别内向的孩子,每天入园,都不会像其它的孩子一样哭闹不止,在教室里,每天都会安静地坐在他所认为的他的小椅子上,也不和其他的孩子交流;在进行户外活动时,也不会像其他的孩子一样去开心的玩,每当问他玩不玩这、玩不玩那时,他都会用一个摇头来告诉你他的回答;在做集体活动时,他也是“呆呆”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也许是因为他的安静,也许是因为其他孩子的哭闹,又或许是因为他的不说话,我会想尽一切办法来“讨好”他,他也理所当然的成了我眼中的乖乖宝,但就是这样的乖乖宝,也会出现三个让人头疼的现象,也是他所坚持的“三不”原则。
原则一:绝不上厕所
记得他在幼儿园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不上”。当老师说:小朋友们,请你们拉上小火车去上厕所时,他会一边后退,一边说着“我不上”。有一次看着他坐在椅子上,左摇右晃的,问他上不上厕所,他果然还是坚持了他“绝不上厕所”的原则,不一会儿,结果……
原则二:绝不睡觉
睡觉又是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每次到了午睡的时间,闫宝都会按时搬上他所认为的他的小椅子坐到一旁去坚持他的“绝不睡觉”原则,就连让他坐在他的床上,那也是绝不可能的事。
原则三:绝不让别人坐我的小椅子
每天入园之后坐下的第一个小椅子就成了他的小椅子,户外活动之后,如果有其他人坐了“他的小椅子”,他就会站在旁边动手把人拉起来,还会说着“这是我的”的话。
分析:
1.幼儿刚从家庭走向幼儿园,会出现分离焦虑的现象。
2.刚上幼儿园,幼儿的生活习惯会发生改变,幼儿会对幼儿园的生活感到不适应。
3.独生子在家中,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少,加上家中老人的对幼儿的有求必应,幼儿分享的机会也少,使得幼儿在幼儿园与同伴很难相处。
方法策略:
1.面对幼儿不上厕所,甚至尿裤子的现象,教师不能责备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在其他孩子面前要保护好其自尊。
2.面对有分离焦虑现象的幼儿,教师应当给幼儿足够的安全感,使其与教师之间产生依恋关系;还可以通过游戏的方法,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3.发挥教师的作用,帮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面对幼儿的不正确的行为,教师要立刻予以制止;告诉幼儿正确的与人相处的方法,并为幼儿创造交流交往和分享的的机会,让其学会分享,如:“请你……”“我可以……”
5.家园合作。
总之,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闫宝从原来的不愿意上厕所,变到了可以自己“按时”上厕所,从原来的不愿意睡觉,变到了可以躺在床上(尽管是绝不脱鞋)再到可以穿着鞋睡着,生活习惯上有了很大的改变;其次,闫宝也能够与其他幼儿一起游戏,一起交流。
最后想说,感谢实习路上有“调皮捣蛋”而又可爱的你们,愿你们健康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