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停留在南京时,总觉每吸一口气跟吸毒一样,盼着一场大雨洗刷空气,而夏末总是不负所望,一场暴雨如期而至,然后朋友圈发几张汪洋一片的图片,各种调侃着坐船出门!
这几天魔都一场暴雨卷来,倾盆一片,打着伞也得湿半个身子,偶然间抬眼一看窗外,几颗梧桐静静地被雨水冲刷,楼台之上烟云如盖,恍然间还以为置身南京!
以前在乡下的时候挺烦下雨的,一场雨来,路上泥巴一片,上学还得穿胶鞋,那时候腿短,一不注意胶鞋就进了水;
乡里大人小孩一般都是每人一双胶鞋,一旦弄湿了第二天也没得换,又冷又硬,那种感觉,没穿过的人简直不能体会!
小学的时候,每当我走个三里路从学校回来,胶鞋里基本湿透了,到家之后奶奶肯定先把我胶鞋脱掉,看着能够滴出水的鞋子,以及泡地发白的脚板,免不了一阵唠叨,气得急了照屁股就是两巴掌!
打归打,可路还是得走,胶鞋还是得穿!那时候奶奶总能变魔术般地让胶鞋第二天变干。
这里得说一下,胶鞋跟现在的鞋子不一样,靴桶很长,里面好像还蒙了一层纱布,现在想来应该是防止磨脚的,一旦湿了的话,用火都很难烤干,而且没人会去烤,因为一不小心就把胶鞋烤变形!当然,也没有高大上的烘干器,其实我到现在都还没遇见过那种能够烘干鞋子的电器!不过想想也是,都市里一般不是特别大的雨,鞋子也不会湿,烘干器买来了一年也用不几次!乡里人虽然雨天鞋子经常湿,可也不舍得花钱去买这种功能鸡肋的电器!况且我小时候,村里估计都没人知道有这玩意!
再说说变干的胶鞋。每到第二天早上,闹钟一响,就被我奶奶从床上拎起来,迷迷糊糊地吃两张油馍馍,喝碗稀粥!准备出发上学的时候,奶奶把胶鞋拿来给我套在脚上。这时的胶鞋,里面已经完全干了,而且略带一些温热,感受到脚板上面的干爽,瞬间觉得外面下再大的雨都无所畏惧,感觉自己都能蹚水过河了;然后再撑上一把尖头铁杆带弯把的大伞,背着书包就屁颠屁颠地去上学咯!
不过等晚上回来,鞋子里面又可以养鱼了!
说到这里且卖个关子,以前看过一篇文章,里面讲到金字塔的石料都是非常规整的长方体石块,在古埃及劳动力以及科学技术都不是很发达的状况,如果直接刀劈斧划,石头很容易就崩裂,做不到那么规整,如果一点一点磨的话,太过耗费时间,又没有切割机一类的机械化设备,工匠们如何切割大型石料呢?
里面说到一个方法:先把石料的大小规划好,然后在上面打一排孔,再在每个孔里都放满黄豆,等放置好了以后浇上水,然后见证奇迹的时候就到了!
第二天石头就会沿着放置黄豆的空隙自然崩裂开!
道理其实很简单,这里用到的就是黄豆吸水膨胀的原理,可见黄豆吸水的还是很厉害的。
我奶奶自然不知道这个典故,但作为地地道道的农民,她知道黄豆很容易吸水就够了,所以她就是在我的湿透的胶鞋里放满了黄豆,等到第二天黄豆就会把胶鞋里面的水全部吸干,豆类,麦子,稻子受潮都会发热,所以第二天我穿上胶鞋的时候,不仅干爽,还会很温热!给我干鞋子用的黄豆自然不会拿去磨豆腐,都是用稻草包一包,然后拿去给家里的那头老水牛吃啦!现在想来,还挺对不住那头大水牛的,吃了好几年给我干胶鞋的黄豆!
如今一晃十几年,自从去城里上学再也没有穿过胶鞋,一是没有必要,二是穿着感觉也惹人笑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