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萤火虫小巷》有感
我想给一位友人写一封信,一封可能很短也可能很长的信,或者只是想告诉她:
“谢谢你啊,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这是我的第一想法,合上这本书之后。
看《萤火虫小巷》的初衷是和老友的游戏,两人生日相近又都是对书有那么一点兴趣的人,所以约好今年生日彼此给对方挑一本中意的书,猜猜各自的喜好也期待一份惊喜。平时网上逛书的时候,这本书一直是当当的畅销书我自是知道的。而忽然想起来要去看它,不过也是出自一份期待:会不会这里面描绘的友情和我与老友之间是一样的呢?
没有人的青春是一样的,人与人的感情是不一样的,无可复制也无法雷同。只是有些感情,却是相似的,与之共鸣。
那些不可忘却的年少时光是最初的日子,也是最好的日子。
岁月是朵双生花,女性似乎永远也逃不过“红玫瑰”与“白玫瑰”的比较。
尽管更多的时候,不是每一个女孩都完全似火红绸缎般耀眼热情,也不是每一个女孩都纯粹如米白素棉样低调安静。人的性格是多方面的,心灵深处藏着两个不同的灵魂,只不过是谁较为厉害而已。
塔莉无疑是成功的,起码在事业上。凯蒂也不是失败者,就家庭而言。两个女人在事业与家庭上做出的不同选择,其实也是当代女性所难以抉择的命题:是追寻梦想绽放自我?还是耕耘家里相夫教子?
没有人能说哪一个决定是对的,也没有人说走那一条路就一定不会后悔。塔莉成为明星之后,一样眷恋家庭的温暖贪婪于舒适的生活;凯蒂放弃了写作,也还是为家长里短中的琐碎之事心力交瘁。这世间谁都是有得必有失,除了个别上帝的宠儿能够幸运地全部揽之入怀,平凡的大多数人都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选择了这条路,而失去了另一条。
当走向丛林深处时,就算不后悔,恐怕也会略带惋惜地望望来时的路,猜想如果选择另一条路会不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像极了弗罗斯特的
《The Road Not Taken 》:
“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我在那路口久久伫立,
我向着一条路极目望去,
直到它消失在丛林深处。
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
它荒草萋萋,十分幽寂,
显得更诱人,更美丽;
虽然在这条小路上,
很少留下旅人的足迹。
那天清晨落叶满地,
两条路都未经脚印污染。
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
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也许多少年后在某个地方,
我将轻声叹息将往事回顾: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择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
也像前段时间名声大噪的《七月与安生》里所描绘的两个女孩,所拥有的不同家庭背景和不同的人生观。好在这本书里面的强尼不似电影里的陈家明般犹豫,强尼有智慧有能力而且最重要的是有责任感有担当。他选择了凯蒂,便真心爱护她,照顾她,给予她想要的温暖。也不再和塔莉拖泥带水,虽然仍然是她工作上的好伙伴。
这样的男人,是凯蒂的心病也是她的心药,又或者他和自己最好朋友的一夜情才是心中的那颗刺。
无论凯蒂怎样说服和安慰自己,她不可能忘记婚礼上强尼看向塔莉的眼神,也不会忽略掉他和她一起工作相互而靠“一双璧人”的样子是多让她嫉妒。凯蒂和塔莉的矛盾不仅仅是这件事情,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向来不是一天形成的。
两个性格迥异的人自然是可以互补缺陷,给予对方所没有的东西。可是在另一方面,也正因为彼此性格里有些东西是对方欠缺的,所以两人磨合起来很可能难受的要命。
无论是人生理想还是价值观,亦或是对生活的观察与对人事的看法,凯蒂和塔莉都有着太多的不一样。凯蒂善于分析和思考,她喜欢广告学也中意于写作,却因为塔莉“一厢情愿”地督促自己在新闻学伸展身手,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改变人生方向,只会自我沮丧和退让。而塔莉呢?某种程度上她只爱自己,她的眼里只有成功所以也不会注意到自己好友的情绪里的低落,忽略了好友欲言而止的犹豫不决。
年少时我们可以携手并肩作战,因为那时候时光单纯,不必思量生活方向。尔后,慢慢成长,终因彼此抉择相异而各奔天涯。
“各奔前程”这四个字有无奈也有祝福,更多的是理解。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需要为自己而活,这是迟早会懂的道理。
不过啊!庆幸啊,总是有人能够经过岁月的洗礼却依然在一起。
就算塔莉一次次利用凯蒂喜爱的人来增强名声,甚至那次在电视直播上对自己的伤害,凯蒂性格里的懦弱而柔软还是促使她选择原谅,选择在生死离别时主动拨打电话给那个永远不会说道歉的人。而塔莉呢,没有凯蒂对她而言就像失去了一切,包括家庭、家人还有爱,她站的再高却也不过是那个等着凯蒂致电的从小因为被母亲抛弃渴望爱的小女孩。她也想被爱,也有很多爱可以给予,可是却无从倾泻,而凯蒂给了她一切。所以她可以放弃工作,不惜一切去陪伴去照顾凯蒂,也会连带着对凯蒂的女儿充满爱怜和宠溺。
“争吵才是人生。”
几乎每一份感情,无论是友情、爱情还是亲情,都会经历争吵。而真正的朋友不会因为一次争吵就远离,也不会因为一次和好就不再争吵。某种程度上来说,争吵代表着交流,是对彼此更好的了解和熟悉。而和好是出自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冲动,是对彼此留恋与喜爱的证明。
我一直是个很矫情的人,看着这样的书还是忍不住掉下眼泪。尤其是最后凯蒂生病时,塔莉和她的交谈、互动和回忆。那些关于萤火虫小巷姐妹的故事,像星星一样熠熠生辉在彼此的生命中,没有人能够忘记也不愿意忘记。
一起偷偷摸摸在夏季夜晚的凉风中骑着单车互相尖叫的开心刺激,一起参加舞会瞒着穆勒齐父母画着妆的青涩模样,一起打扮酷酷的迫不及待想长大的“成熟”,一起携手走过那段塔莉失去外婆最难熬的日子,还有每一次塔莉被母亲抛弃后的难受都有凯蒂的安慰。就连最后凯蒂的葬礼上,她都知道塔莉不会进去,而留给她那一封信一包烟一曲歌。
何其幸运,心有默契而心无芥蒂。
塔莉和凯蒂友好的模样简直让人心生嫉妒。
“真正的朋友不会故意害你伤心,也不会莫名其妙地讨厌你。”
“而这是最难的,想要交到这样的朋友,得首先交出自己的心。有时候难免失望,尤其是女生对别人有时候会很坏,不过没关系再试几次,总会找到的。”
凯蒂和女儿玛拉说的话,是对女儿说,其实也是和她自己说的话。她和塔莉的相处并不一直都是一帆风顺,甚至“吵架的次数比股市的跌涨都频繁”,但是两人“在内心深处重要的地方,一样畏缩而孤单”。彼此给予温暖弥补心灵的伤口,这也就是无论何时塔莉惹火了凯蒂最后还是凯蒂低头,无论何时凯蒂需要帮助塔莉都会放下最重要的工作赶到她身边的原因。
这是一本描写友情的书,却不单单只是讲述友情,它也是一本分析母女关系的女性小说。很大程度上,我掉眼泪的原因其实是被凯蒂与玛拉、白云与塔莉、穆勒齐伯母和凯蒂三对不同又相似的母亲和女儿的感情所触动。
我叛逆过,像玛拉一样迫不及待长大,急躁而且充满不耐烦地排斥过妈妈。甚至有一次我大吵大闹要离家出走,妈妈抱住我不让我走时我还狠狠地把她推倒在地。
那是极其恶劣的年龄,对世界充斥着不满和没来由地愤怒,所以理所当然地忽略掉了原来身边人是有多么爱自己。那也是轻而易举说出“恨”和“不喜欢”这样词汇的年纪,丝毫不顾及这有多么伤母亲的心。
虽然还没有到有自己孩子的时候,却慢慢开始懂得家人的爱是有多么难得。成长的好处在于终于开始明白父母的苦口婆心里包含的满满爱意,也开始在心里生出愧疚,恨不得给曾经年少无知的自己一记响亮的耳光。
不过啊,这或许就是家人,不论怎样争吵和对抗终究还是离不开的家人。
“没有一个十几岁的少女不让母亲头疼”,却依然深爱彼此。凯蒂最后的病痛生涯中,玛拉不也懂得了珍惜吗?只是还是希望每一个叛逆的孩子能够早日明白,这样妈妈们才能少伤一些心。往后是日子,自己的愧疚也会少几分。
“你们这些70年代的女孩自以为很酷,别忘了我可是混过60年代的人,你们的花样我都玩过。”
穆勒齐伯母真是一位好妈妈,和凯蒂一样。她教给凯蒂的“你要去多交朋友,有朋友才不会孤单”的鼓励和勇气,以及她从来都不会干涉凯蒂的社交也从来都没有看不起塔莉,不也是推动凯蒂和塔莉友情进步的关键因素吗?这种自由民主却不无视孩子成长的培养方式,大概也值得家长们学习吧。
相比之下,塔莉母亲白云的观念就让人有那么几丝冷漠:“人都是注定孤独的,你难道还没有明白?”。至于她为什么多次抛弃塔莉,为什么那么浑浑噩噩地生活,书中的答案并不是很明显,却也萌推测是被人抛弃的孤独者。
人生道路的选择,生命中最重要的朋友,感情上的磨合还有家庭背景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以及等等,这部书的阐述都十分到位,还夹杂着幽默和生动的诙谐。畅销自有其畅销的道理,没有让人失望。不过从另一方面而言,它更多地是从女性角度出发,所以描写的友情能够引起同为女性的我的共鸣,倘若是男性,大概感触就少了那么几分。
“爱、家人和欢笑,在一切说尽之后我只记得这些。”
希望你们都能拥有这样的友情,也祝愿你们对于自己选择的道路就算心有遗憾也不后悔地走下去。
嘻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