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才能拥有家呢?被丈夫抛弃的人,不被父母待见的人,被上司辞退的人……即便是挣扎的存活在城市逼仄下水道里的“蛆虫”,相互拥抱着也能温暖彼此,哪怕自身难保藏匿于阴影,也情愿对不幸的人施于同情和帮助。《小偷家族》用独特的镜头刻画了一群不被社会承认的小人物的羁绊,以及在日常中靠作恶的手法活下去的多余人群,存在的意义。人不需要被他人认可的或者,你存在与此,便是你挣扎着活下去的意义。
物质财富是人类生活的基础,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逐渐将对财富的追逐公开化——爱钱财不是什么不好的事情。(我就是要搞钱.jpg)影片中的人物们也是这样,治和信代夫妇会在初枝背后议论她的抚恤金,祥太带着尤里行窃,亚纪跳起艳舞……电影一开始就入骨地展示了他们烂到发臭的人生,这群人不值得同情,当然,他们隐形埋名甚至不被社会在意。但是啊,真正珍贵的事物都是揣在心里的。
信代捡到被抛弃的初枝,成为初枝晚年的依靠,初枝感谢着这群原本素不相识之人的陪伴,直到生命最后;面对警察的询问,治讪讪地回答“除了偷窃,我也没什么能教他们的”,其实,他教会了少年认识青春期和认识朋友,这可不像警察说的那样,是“家里学不到的东西”哦;生下了孩子的人才能成为母亲吗?信代拥抱着由里的时候,溢满屏幕的就是母爱。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悲悯是很重要的情感,它往往建立在上帝视角上,它让你意识到自己的可悲和弱小,也让你深刻的理解他人的痛苦与脆弱,迅速抵达谅解于宽容。本质上,你们都一样,上帝不曾创造完美,如果说宗教和哲学最积极的一面,那就是它们让你建立了悲悯的逻辑,你理解世界的角度,你意识到,爱,更多的是一瞬间或长久的悲悯。”
不断被世间苦痛击倒的可怜人,看到受寒的小女孩依然上前问道:“想吃一块可乐饼吗?” 这就是爱。
当然影片也存在一个主观的导向,它用文艺的镜头合理化了盗窃、弃尸的非法行径。同时用背景故事的温情和当事人的价值观扭曲表达了一种无政府主义的理想化生活。影片的期待或许是社会应当注意到所谓多余人,并且反思现代生活中对于温情和家人的认识,可它做到的显然程度过头了。
仔细思考会发现影片存在的一种不实感,这种感觉不仅来源于虚构的故事情节,同时也体现于镜头处理。
影片许多镜头采用了更近的取景,不同于常规的人物头顶留白,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让人物的大头超出取景范围,这样做的效果有二:一是体现小人物们生活环境的逼仄窘迫,其次让人物的面部细节更详实的呈现在观众眼前。人物的每一个不和法理道德的行为在他表情的表现下都合理起来,说实在的,站在坏人的角度看待他做的任何坏事当然都合情合理咯。
《小偷家族》注定是个充满争议的影片,因为它聚焦的是一群与多数人三观不符的理想人群。不过,这种争议一定是基于这是一部好电影前提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