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帝南巡,死于苍梧,娥皇女英泪洒九嶷。湘妃竹,舜帝陵,三分石,紫霞洞,舜源峰、文庙、江南第一村——下灌等名胜,早已名扬天下,成为永州市的第一张文化旅游名片。其实永州的宁远还有另一张令人难以忘怀的饮食文化名片:那就是吃。
永州各县皆有自己饮食名片:祁阳的狗、东安的鸡,道县的鲊肉,江华的瓜箪酒、蓝山的炒茶、牛屎酒,江永的三香(香米、香柚、香芋)等等,名吃佳肴数不胜数,但是永州的宁远更是吃货们的天堂。
吃喝在永州,韵味在宁远。宁远以吃而闻名,而且吃得很韵味。说到吃还有不少轶闻趣事,宁远人一年四季都吃狗肉,冬天吃狗肉更是宁远人的最爱,人人都说吃狗肉不怕冷,连被子都可不要。于是有一位单身汉,在隆冬季节卖掉了自己被子,换回一腿狗肉,当晚煮食之后,的确浑身发烧,可是到了半夜,冷得直打哆嗦,便大发感慨:“狗肉还是狗肉,被子还是被子。”这个笑话,足以说明宁远人是多么地好吃,宁愿挨冻,也不亏待自己的肚皮。
别人把钱用在面子上,宁远人把钱藏在肚子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凡初次到宁远的人都认为宁远是个穷地方。在乡下,抑或是集市小镇,难得看见几幢好房子。土砖土屋遍地是,老百姓衣着褴褛。然而破破烂烂的后面隐藏着一缸又一缸的糯米酒、红薯酒。每到岁末年底,磨豆腐的,打粑粑的,杀猪、酿豆腐、烘腊肉的,四处可见,好不热闹。走进农家,灶头上挂满了腊鸡、腊鸭、腊猪脚。在宁远,再穷的人家一年都要酿几百斤酒,家境好的人家,一年要酿几千斤酒。宁远人认为,房屋可以破破烂烂,衣服可以褴褴褛褛,但一天三餐不可马虎,吃饭无酒不叫吃饭。
宁远人是好客、好吃是出了名的。宁远人喜欢请客办酒。就拿过年来说,别的地方过年,出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而宁远人亲戚特别多,拜年要拜到二月初一。这么多的亲戚,家家户户都要去拜年吃饭,而且绝不能走过场。吃两顿以上的饭才能算拜年,否则主人不高兴,说你看不起他。宁远人的拜年饭也很讲究,饭前要热胃,喝茶、吃点心、吃粑粑,之后正式上菜喝酒吃饭。一个正月下来,男人女人喝得红光满面。
平时,宁远人的男婚女嫁,生老死葬,乔迁进伙没有不请客摆酒的。就拿过生日来说,不论男女,只要成了家,不管大生、小生都有客人来祝寿,办个六七桌是小场面,逢大生摆上几十桌,那是司空见惯。宁远人宗族观念很强,一个自然村基本上就是一个家族,每个村都有祠堂或礼堂。大酒席一般在祠堂或礼堂里办,那里有厨房灶具、锅碗瓢盆、桌椅板凳。厨师每个村也有,办酒席很方便。
宁远人吃酒很会嗨。倘若早上有人请你去吃早酒,一定要作好晚归的准备,过去要备上火把,现在要备上电筒;倘若晚上有人请你去喝酒,你什么都不要带,家人也不需要为你点一盏灯等你,因为不到天亮酒席是散不了的。
宁远人酒文化很浓。吃饭时,专门请人来陪酒,以示庄重礼貌,主人先拉开序幕,敬每个客人双杯酒,而后进入发展阶段,陪酒的人敬每位客人两杯,懂礼节的客人还要回敬同样的杯数。宾主互敬完毕,随即进入猜拳划枚的高潮。猜拳必须由主人或长辈开拳,之后每人互猜四杯不等,席间起坐喧哗,觥筹交错,海阔天空,好不热闹。菜冷了又热,热了又冷。几个回合下来客人醉了,主人乐了,不知不觉天就黑了,抑或是不知不觉天就亮了。
说到宁远人好吃,一定要说一说宁远的“三绝”:打粑粑,酿豆腐,炒血鸭。
提起宁远的打粑粑,不用说好吃,单看岁末两个壮汉赤膊上阵,手握红球木粑锤,在大理石质地的粑坑里,你捣我拉,使出吃奶的力气,把热气腾腾的糯米饭捣成又粘又筋道的那个过程,就足以让食客们欲罢不能。
酿豆腐是宁远人最爱吃的家常菜,其制作方方既简单又复杂。说它简单是因为主料就是猪肉,油豆腐,辅料大蒜、辣椒粉和食盐,说它复杂是因为,食材必须是宁远本地的,特别是豆腐皮非宁远不行,只有正宗的宁远人才能做出清香四溢、满口余香的正宗的酿豆腐。过去宁远人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每餐有酿豆腐吃,当什么官都不去”。
宁远血鸭更令人大快朵颐。宁远人常以这道家常菜引以为豪。过年过节,招待贵客,朋友聚会都少不了它。说起宁远血鸭,还有一段趣事。相传三国时期,一支军队路过宁远,头领命令伙夫造饭。伙夫从集市上买来鸭子宰杀,可怎么拔毛也拔不干净,眼看开饭的时间快要到了,可鸭子毛都未拔净,急得伙夫满头大汗,这时走来一个宁远人,在伙耳边如此这般的耳语了一番,伙夫心领神会,立即把还未拔干净毛的鸭子剁成块,放到锅里煮炒,待鸭子熟后,立即倒入鸭血搅拌,鸭块上的毛被血糊住,再也看不到了。开饭了将士们吃着血浆炒出鸭子,个个赞不绝口,伙夫因此还还受到赏赐。这就是宁远血鸭的来历。如今这道菜已传遍了大江南北,但无论走到哪里,宁远炒血鸭永远是正宗的,永远为世人所称道。
玩在九嶷,吃在宁远。这句话的确不假,凡是到过九嶷山人,无不为哪里神奇的山水以及深厚的孝德文化所感染;凡是在宁远住过一段时间的人,无不为哪里韵味无穷的饮食文化和纯朴厚重好客的民风所倾倒。
游遍天下的驴友,吃遍山珍海味的食客,永州宁远值得你去住上一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