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读书会流程,先是自我介绍,每个人介绍自己的名字,孩子年龄,生活状态以及最近感悟比较深刻的一个小故事等。
志英姐首先分享了今天在童府共创人群做的立夏活动之花的告白,紫罗兰与牡丹的故事,牡丹总是闪闪发光的那一朵,而紫罗兰总是默默无闻的,有一天紫罗兰做了一个决定,想要用所有的代价来换取做一天的牡丹,紫罗兰实现了梦想尽管也付出了代价,更遭受到周围同伴的评判,但它仍然不后悔自己的决定,这让志英姐想到每个人都是有选择的,只要那个选择是自己内心想要的就好,不必在乎周围人的眼光。
我分享的小故事是跟乐乐的对话,乐乐说想做一个可以吹泡泡的雨伞,前两天还自制香水和奶酪……我: 乐乐,你大脑为啥总有这么多的灵感呀!乐乐: 因为我是一个艺术家呀!我:喔,原来是这样,感觉你懂的可真多呀!你懂的东西妈妈都不懂。乐乐:那你懂的东西我也不懂呀,每个人都有自己懂的和不懂的,要不断的学习才能懂得更多。哈哈,感觉孩子都是天生的哲学家。
张湾有一个三岁的男宝,第一次参加线上读书会,上了半年班,如今因为孩子湿疹复发又重返家庭,觉得自己脾气很大,有一次找东西找了半天没找到,语言颇有微词,儿子柔软的说道:妈妈,没找到算了呀!顿时张湾也感觉自己突然被孩子的话语击中,情绪也逐渐走散。参加读书会是被带读人分享的一句话打动的,我们的生活过成这样都是有原因的,想通过读书会找到自己的原因。
香香的自我介绍中讲了自己与六个月宝宝和妈妈之间的关系。自觉太过于理性,通过观察宝宝夜晚的哭闹,感觉自己用大脑的逻辑思维去分析宝宝哭闹的原因,而没有用感性的东西去理解宝宝哭闹的真正需求,没有很好的做到跟宝宝的共情,反省自己母婴的关系是不是没有处理好,理性大于感性,想通过这本书来让自己更感性一点,更能共情于别人,母婴关系的修复也让她逐步修复了与妈妈的关系,以前只看到妈妈的社会功能没有看到妈妈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存在,现在全然的看到了妈妈的需求,也更能体会妈妈对自己的爱。
罗霞也分享了与儿子的故事,在带孩子去老家玩的时候,孩子不太爱搭理人,却被亲戚认为不听话,包括跟女生一起玩的时候可能胳膊无意推搡了一下,就被定义为不好,后面慢慢相处长了,那位亲戚觉得罗霞儿子改变挺大的,罗霞表示她没有说教只是让孩子自己去触碰去摸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需要教导和贴标签,让孩子自己去体验。
后面是共读部分,通过书中讲礼貌的案例,来引出父母的需要和孩子的需要这个话题,还有母婴之间的关系等。
香香表示孩子的底层操作系统非常关键,变才是这个社会唯一的变数,学习能力、创造力、想象力、幸福力、这些才是面对未来社会的底层逻辑,看到了这一点就会区分自己的需要是否真的是孩子的需要,父母应看到生命本来的样子。
菊华表示这个案例中父母还不如孩子真实有力量,或者说父母的需要与孩子的需要在“礼貌”这里有区别判断,都是磕磕绊绊的做父母,与孩子一起成长,除了孩子在完全依赖父母存活期,需要不可避免的做他的主,但当他有自我意识时,一定要让他自己做主,因为母婴关系的友好,也有婴儿用他全然的“接受”来表示对我们“给予”的成全啊。
志英姐表示父母的相信也很重要,爱与自由到了一定程度,规则就自然产生了,我们错过了母婴期没关系,我们每一个行为的产生都会有一个结果,而对应的结果在当下都是有解的,我们任何时候都是有成长机会的。
张湾表示自己因为有了母婴关系而忽略了其他关系,却也因为母婴关系恢复改善了别的关系。
今天的最后一句话总结。
张湾:觉得生活虽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但没关系,可以和孩子一起成长。
香香:和孩子的关系弥补了和妈妈的关系,一家人的能量在上升的时候觉得很幸福,很享受体验的感觉。
罗霞:今天的读书会感觉很自在,大家的思想在一起,形式就只是形式,另外表示自己的情绪稳定就不会对孩子有语言暴力,而一周一次的读书会就是情绪的稳定剂。
菊华:做父母一定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自己的主人,搞清楚是自己的需要还是孩子的需要,回到自己这里来。
于彥:有收获,焦虑的心情得到安抚,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
胡娟:解了一些惑也学了很多东西,对养育多了一点自信。
志英:一群人共读一本书,这样的方式挺好的,期待跟每个人一起共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