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参观莫高窟。
我们预约的参观票是九点半。先去数字馆看两段小影片,了解莫高窟的历史,再统一坐景区大巴前往莫高窟。排队进景区的时候,每30人配一个导游,导游给每个人发一个听讲解的小扩音器,这样就减少了声音污染,也增加了清晰度。
为了保护洞窟,景区每天有6000个参观名额,需要提前预约。 持预约票的游客可以跟着导游看八个洞窟,还能自由看四个洞窟。没有预约票的人只能买应急票,只能自由看四个洞窟。
不同的导游会领着游客进不同的洞窟,这样就尽可能地减少对壁画和佛像的损坏。我们的导游每领我们去一个洞窟,都是带着钥匙随时开门,后面跟着两个实习生随时锁门。不过他们都基本上能保证游客看到不同时期的壁画:西夏,五代,唐,宋,清,等等。
我们的导游是个年轻小伙子,说话语速适中,发音准确,幽默风趣,讲解能突出重点,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他每进一个洞窟,都会抓住该洞最精华的部分讲给大家听。凡是后来补修的,或者前边已经讲解过的,都一句带过。最后一个洞窟,他让跟着他的小姑娘讲解,声音小,方言很重,影响语义的表达。
不过,这些新手们会很快适应工作的。离开最后一个洞窟时,我见有一个女讲解员在这个洞窟里训练讲解,一个男工作人员给她录音,还有两个在旁边指导。这样传帮带,怎么会培养不出优秀讲解员呢?
一个半小时左右,参观结束了。了解了一些东西,但不系统,估计很快就忘了。但是,我们近距离真切地触摸了祖宗留下的灿烂文化,无比震撼,也被一代又一代艺术家为了保护壁画艺术而无私奉献牺牲的精神而感动。我想,这也应该是组织者如此精心安排的目的吧。
对于那个王道士,我真的很理解,也很同情。一个积贫积弱的民族无法承受的责任,一个普通道士怎么能承担得起?假设西方列强没有骗走这些经卷,它们的命运又会如何呢?在那样一个时代,这些经卷真的会完好无损吗?想想圆明园吧,我们还会那么理想化吗?
王道士,可以瞑目了。
几经周折,领队终于挤出来几个小时让我们参观阳关和玉门关。因为这个环线本身并不包括这两个地方。但是,如果不去看看,我是会非常遗憾的。
下午将近三点,我们赶往阳关。开车的司机师傅很不解:“有这钱去看实景演出吧,何必跑那么远看两个土堆?”
我无语。余秋雨也曾经遇到过这样的劝告,他写到: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这些诗,他们在孩提时代就能背诵。孩子们的想象,诚恳而逼真。因此,这些城,这些楼,这些寺,早在心头自行搭建。待到年长,当他们刚刚意识到有足够脚力的时候,也就给自己负上了一笔沉重的宿债,焦渴地企盼着对诗境实地的踏访。为童年,为历史,为许多无法言传的原因。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
说的很准确。我知道它是一个土堆,可我就是想要看看这个土堆,只有知道这是个什么样土堆,我才能去想像当年这里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这些,司机是不会懂的。
到了阳关,已经下午四点一刻了。司机要求我们五点返回,否则下面的行程就无法完成。
进了景区门,我们把后人复原的一些建筑全部忽略,直奔古阳关遗址。
一条碎石铺成的道路,两旁是垂柳,尽头是复原的阳关城门。当年,那些文人商贾,从长安不远万里,历尽艰辛来到这座关隘,城内是青山绿水,城外是漫漫黄沙。他们手捻柳叶,能不伤感动情吗?门外的那条阳关路,是宽敞大道,还是狭窄独木桥,谁又能说的清?
真正的阳关遗址还在几里外的沙丘上。幸好景区里有电瓶车接送。几分钟后,我们便站在了古阳关的碑亭处了。东边,绿树成阴,西边,茫茫戈壁。这就是历史上“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那个阳关呀!这里,曾经上演了多少惆怅离别,见证了多少沙场血雨,又记录了多少繁荣和兴旺啊!
气喘吁吁跑出景区,正好五点。司机把车速提到120码,飞速赶往70公里外的玉门关。他虽然不理解,却是真的想让我达成心愿。
六点钟,我们到了景区门外。他很发愁,因为从大门到遗址还有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往返加上参观怎么也得40分钟,可是他还要在晚上七点半以前把我们送到鸣沙山。
我们进景区的时候,他还在嘱咐:大哥,走得快点啊!
我们一路小跑,直奔遗址。通过一片荒原,看见了一座用土墙围成的四四方方的废墟,这就是历史上的玉门关。这真的是那个繁华热闹的古关隘吗?
废墟內,是空的,什么都没有,只有四堵墙壁围着这个空间。景区完全保留了遗址的原状。不知道这是当年的哪一处建筑的哪一部分。这样也好,省的给人虚假的真实。
25分钟后,我们出了景区大门。我从司机不解的眼神里读出了疑惑。我很满足。因为我心里知道了,它在,它们在,历史中它们在,现实中它们也在,就是现在这个样子,我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我再阅读有关文字的时候,就会有更踏实的感觉。我很满足。
在和司机的聊天中,我发现余秋雨先生文中的一处错误。他冒雪走向阳关,看到两边的荒野中有无数的土堆,他认为这里是古战场,土堆里埋着的是魂断沙场的征人。于是先生由此开始感慨抒情。
司机说,因为有些地方长了草,风沙弥漫时,这些草遮挡了一部分沙土,沙土越积越多,就成了高出地面的小土丘。确实,仔细看,就发现每个土堆上都有一堆野草。
接着又是120码的狂飙。
七点二十分,我们到了鸣沙山景区。慌慌地买票时,才知道截止进景区的时间是晚上八点半,司机记错了。唉,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同行的小姑娘发微信说爬沙山太累,建议我们骑骆驼上山。我估计我们俩确实上不去,今天已经太累了。那就骑骆驼吧,虽然我极其不忍骑马骑骆驼骑所有因人类的强势而被奴役的动物。
不过,我们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没有详细弄清所走的路线,只知道骑骆驼上山,最后停在月牙泉旁边。谁料想,骑骆驼上的是旁边的沙山,而不是月牙泉旁边的那座。虽然都是鸣沙山,但在这边转一圈,根本看不到月牙泉边的一根草。
等到骆驼慢悠悠地把我们送到目的地,已经是晚上九点多了,我们只能看到月牙泉的轮廓和边上楼阁的灯光。发一张同行者拍的照片吧。
月牙泉的水真是少了,和我原来看到的图片相比变化很大。因为有栏杆围着,无法近前,就这么在黑暗中和它初遇然后作别。
天空中出现了一弯月牙,闪着清冷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