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译文:司马牛问什么是仁德。孔子说:“仁德的人,不随便发表自己的意见。”司马牛道:“不随便发表自己意见就可以称为仁德的人吗?”孔子说:“做起来很困难呢,说话能总是很谨慎吗?”
收获:
讱:读作讱(rèn),形声。从言,刃声。本义指说话谨慎。
孔子一直提倡谨言,比如:
“刚、毅、木、讷近仁。”
“巧言令色,鲜矣仁。”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不考虑对方的立场及感受,随意批评指责,或滔滔不绝,不愿意倾听,或夸下海口,却无法做到。这些都是有违仁的表现。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谨言,说明具备同理心,是仁德的表现。
12·4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译文:司马牛问怎样可以成为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道:“不忧愁不畏惧,就可以称为君子了吗?”孔子说:“自己反省自己没有内疚,那还有什么忧愁和畏惧呢?”
收获:
人无完人,君子常常内省,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不贰过”,则问心无愧,坦坦荡荡,不担忧自己不被人理解,不畏惧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克己复礼为仁,反省就是克己的表现。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