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碧玉周庄,这个中国第一水乡总是让人觉得充满古典气息和浓浓诗意,近千年的历史洗礼和文化沉淀,很显然周庄的气质并非一蹴而就,于是人们可以发现他更多的实实在在伸手可触的美。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周庄,而对于我来说,最开始吸引我的莫过于那些散发古典气质的明清建筑了。
事实上周庄60%以上都是明清式建筑,明清建筑的主要材料为土、砖、木、石、瓦,而瓦用于其屋顶,古建筑中屋顶举折和屋面起翘、出翘,形成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顶各部分柔和优美的曲线。同时,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适当的雕饰,檐口的瓦也加以装饰性的处理。
置身在周庄,漫步于羊肠小道,于某个曲径通幽处静静驻足,让人不禁想起木心先生的诗,“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古朴明洁的幽静小道和白墙青瓦的素美建筑完美结合,这样的生活体验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乘一舟小船,在河道里静静观赏,热闹的是周围的人群,心却可以在桨声中安静下来。翻过一座一座的桥,观赏古桥驳岸、看小船摇摇晃晃地漾起一泓碧波,顺着千年的万三财运水道,在沿途欣赏的田园风光,探寻沈万三神话般发家致富的途径,一路纳福聚财。
古老的桥,在迷蒙的烟雨中,好像饱经沧桑的老人,伫立在深邃、碧绿的蜿蜒小河上。周庄的水,周庄的桥就好像那里的命脉,繁衍了一代又一代的周庄人。麻石板铺砌的桥面,一行行深刻着岁月的年轮,用麻石条垒起的船形桥墩像远航归来,停泊在港湾的船只,正带着沧桑岁月的厚重,穿越历史从明朝驰来。
说到桥不得不说的就是“双桥”了,陈逸飞先生在《故乡的回忆》中这样描绘双桥,河上的石桥双桥叠韵,两桥相连相依,错落有致。因为桥石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象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铜锁钥匙,当地人又称之为钥匙桥。
走进一条幽静狭窄的小巷,踏在光滑洁净的青石板路上,听足音在耳边回荡。两旁的墙角长满了茂绿的青苔,高高的墙壁露出斑驳的痕迹,乌黄的木板门历经风霜刻满了沧桑,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陈旧而凄美,就这样走着,一直走着…去体味被秋雨涤荡尽昨日尘世风土,沉淀了游人遗留的喧嚣之后的周庄,该有什么样的韵致和风骨。
对于吃货们来说,如何吃到周庄当地可口的美食才是重中之重。去过周庄的人几乎都知道“万三蹄”,这是周庄美食的一大特色,万三蹄是江苏地区汉族名菜之一,起源于明代沈万三家,是用来招待贵宾的必备菜肴。
关于万三蹄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传说,相传当时朱元璋当了皇帝,于是全国都避讳说猪(朱)。因为沈万三的富可敌国,朱元璋很是嫉妒,所以到沈万三家坐客,沈万三以猪蹄膀招待朱元璋,朱元璋看到后故意为难沈万三,问他这个怎么吃啊,因为是整个蹄膀,没有切开,如果沈万三用刀,那朱元璋就可治他的罪了(古时不可在皇上面前动凶器),而沈万三却灵机一动,从蹄膀中抽出一根细的骨头来,以骨切肉,保了自己的一条小命。也有了万三蹄膀的传统吃法.朱元璋吃了觉得很好吃,就问沈万三这道菜叫什么名字啊,沈万三一想总不能说是叫猪蹄膀呀,于是一拍自己的大腿说,这是万三蹄,于是万三蹄由此得名。
在周庄想吃到万三蹄并不是什么难事,周庄沈厅酒家万三家宴,温情朴素的家宴,这样一个质朴幽美的地方显然更让人觉得自然、安逸、食欲难控。他们家的万三蹄也是采用最传统的烹煮方式,油而不腻、入味三分让人满嘴留香回味悠长。
许多人都说,去周庄必不能错过周庄的清晨和黄昏,中国第一水乡的盛名之下,游人蜂拥而至,使周庄形成了白天热闹非凡,晚上则清静寂寥的强烈反差。而在日夜相交的清晨和黄昏,却是周庄最美丽的时光。
对周庄的美,很多人会选择在这傍水小镇选择一家客栈,住上几天,随遇而安的享受美好,静静的感受黄昏中的周庄褪去繁华的静谧,青砖灰瓦之间的天空特别的透亮,走在石板桥上,水面渐渐腾起的一层层薄雾,眼前那水乡景致恰如一幅水墨画,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周庄的夜才是最美、最梦幻的,来周庄一定要过夜欣赏下这里的夜色,随着夜幕的降临,到处灯火阑珊,和白天优雅的气氛相差甚远。在静静的夜里,人身在其中,容易沉浸到里面,宛如在梦中,分不清现实和虚幻,以为自己只身走进了美丽的古代小镇,这样就容易产生幻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