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由一个个决定组成。
早上几点起床,一天刷几次手机,吃什么食物,睡觉前读什么书,和什么样的人交往,读什么大学,是否换工作,要分手吗……这些或微小,或重大的决定塑造了我们的生活。
十年前我听过一句话: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一个是十年前,一个就是现在。这大概就是决定的魅力吧:“立刻去执行”。但在我们的生活中却从来没有学过“如何决定”这一课,好吧,那就由这本书补上。最近看完了《做出好决定》这本书,是著名管理学大师斯蒂芬·P·罗宾斯所写,薄薄一本,却句句干货,启发良多。
一、是什么导致了我们无法做决定?
◆溺于倾诉情绪,忽视解决问题
情绪问题是人生最难解决的问题。很羡慕那些超理性的人,咔咔咔,三下两下就把事情解决了。而情绪细腻软弱的人则瞻前顾后,内心纠结。遇事时急于向别人倾诉自己的感受,反而忘记或逃避“解决问题”这个选项。
◆拖延症
拖延症的原因太多了。
一种拖延症由完美主义导致。正如这篇书评。书翻了三遍,笔记做了六张,老想看透,在最好的写作环境中去完成。结果就一天一天拖过去。直到最近几天起得很早,强迫自己滚到书桌边不管写不写得好开始写就对了,反而进度稳定。
一种就是惰性,俗称懒癌。能拖到明天的决不今天做,永远觉得有用不完的时间,总是无限期地寻找更多的信息或备选方案。直到一事无成而生挫折感。
◆低风险生活
有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一个地方上学、结婚、生子、退休,世界很大却始终在方圆五里打转。小时候依赖父母,成年后有老公,年老时离不开孩子。诚然,这是稳定的生活,也是一种低风险生活——低风险生活的特点就是不需要做太多决策。上哪个大学做什么工作都可以有父母决定,恋爱可以安排相亲,生孩子后一切围着孩子定,出去旅行这里怕地震那里怕排华,世界不安全待在家里最好。这样的生活不会有重大决策,跟着走就行,但最大的副作用便是“无趣”。如果生活没有一点点主动冒险的精神,年老之后会想“时间是怎么过来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积极管理过自己的生活,而是坐在场边等待生活发生在自己身上。
◆对小决定很纠结,对重大决定却凭感觉,没有理性评估
常常有人说自己是“选择综合症”,比如去超市不知道买什么菜,点餐馆不知道点什么,出门不知道穿什么……其实这都是小决定不会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太多,选哪个都只是一个小决定而已,不必纠结时间。
但反而是遇到大事时,比如从事什么职业,选择怎样的伴侣,我们却很容易就听从父母的建议或是凭感觉行事,造成一生的后悔。
二、该如何成为一个敢于决定自己生活的人?
◆少些无用的情绪,多些能做的决定
情绪低落时我们喜欢倾诉抱怨or流泪痛苦,但其实除了最亲近的人,你那些“感受”who care呢?这时候只有“决定”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心乱如麻的时候还是少沉溺于自哀自怨无用的情绪,多做些类似“一二三”或“是与否”的决定。因为对待很多人,情绪都是无用的。比如陌生人,领导,同事,婆婆。处理这些关系时还是多想想自己要些什么,以及一个个该怎么做的决定。摒弃无用的情绪、时时都想要别人理解的幼稚以及想改变别人的圣母心。
◆摆脱拖延症,摒弃完美主义,差不多就好
尽管拖延症克服起来很困难,但我们还是有一些小措施可以采取:
1.告诉自己“差不多就好,不用焦虑,只是一个决定而已”
“完美主义者”的拖延症通常都是被小决定困扰,他们认为,每一个决定都很重要。在商业中,作者将这叫做“分析瘫痪”,事实是我们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优化每一个决定。如果不区分关键决定和其他决定的话,反而会忽视真正重要的决定。
“差不多就好”or“完美主义”中,后者为了最佳选项常常会花更多时间,但无论选什么都会在脑海中有一个“挥之不去的想法:那就是“我肯定忽略了一个更好的方案”,所以告诉自己:“差不多就好,不用焦虑,只是一个决定而已”,会使生活更简单。
2.给事情设置一个最后完成的期限。
我们在害怕做决定时,通常都会告诉自己需要搜集更多的信息来做明智的决定,从而把延迟合理化。实际上现代人的最大问题是“信息超载”,我们刷电脑刷手机各种信息扑面而来,收藏夹满满当当,其实大多是让脑袋头脑发胀的无效信息。遇事给自己设置一个期限,无论是否最佳方案都让事情有一个解决的办法,也是治疗拖延症的良方。
◆避免“框定偏差”和“锚定效应”——搞清楚自己想要的
框定是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创建的一种心理结构。因为我们用语言沟通,而语言塑造了框定。因此可以通过改变措辞,改变看待和理解事物的方式。就如同摄影里的“聚”焦一样,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想要的事物上,才会吸引更多心想事成的好事来到你身边。
锚定效应则更多出现在与别人的谈判中——谈判不是仅出现在商业场合,生活中的很多沟通都是一场微缩型谈判。锚定效应是指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重视的倾向。简单来说,就是不要被别人的信息牵着鼻子走。比如你是买家,就不要看重商家最初的价格而要有自己的心理价位。一旦你开始讨价还价就说明你其实已经认可了这个定价,被牵进了商家的套路里。
再比如,生活中总有那么些个没有界限感,肆意侵略别人空间的人,对于他们的指责攻击,完全没必要解释,因为一旦解释就等于承认了TA对你攻击的合理性,造成被动式防守。最好的办法是质疑,我特么凭什么要回答你搭理你?如果是熟人我还要告诉你该做些什么否则别再跟我拉关系。就这么干脆。
◆对于重大的决定,进行理性评估。
书中以“肖恩上大学”为例,告诉我们如何理性评估,我觉得非常有效。
第一步:罗列所有选择大学的标准。比如希望大学不要离家太远,有会计专业,学校得有一点名气,学费不要超过15000美元,必须有校际高尔夫队,女生比率高于男生,要有丰富的社团活动……
第二步:给每一个标准打分。他的父亲提醒他并不是每一个要求都同等重要,比如学费和是否有会计专业可能比男女比率重要得多。肖恩很认同,用1-10分来为这些标准打分。
第三步:搜集罗列信息。肖恩通过上网、查阅图书馆、咨询高中教师来确定一种可能会就读的大学名单,大概有二十个大学;
第四步:将这些大学与罗列的标准对比,优缺点一目了然,选择得分最高的那所学校。
重大的决策需要逻辑、精细的分析、仔细搜索最充分的资料——而不是凭感觉或经验——只有这样,决策才能产生最好的结果。对理性的寻求让我们了解和明晰自己的价值标准。为达成生活目标提供最直接的道路。梦想不是挂在嘴边的煽情,理性才是你和梦想之间最短的距离。
三、用“决定”得到我想要的生活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国人大多有“巨婴症”,即“从小被父母所控制无法做出独立决定,人生的一切都等待他人来定夺的人”。
因此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便是教会她学习决定并能为自己的生活负责。
对自己最好的念力是:我要试着掌控和决定我的生活,哪怕决定失策我也有能力承担,而不是被动地等待生活选择我。
现在的生活由五年前的选择决定,而现在的选择则决定了五年后的生活。决定并不一定会控制结果,却能控制促成结果的过程。——无论如何,这是我们主动要得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