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孟州。地处豫西北,南邻黄河,北望太行山王屋山,是一条黄河冲积形成的狭长平原。距洛阳市区40分钟车程;到焦作、郑州开车都是1.5小时。
土地肥沃,物产丰富。以四大怀药(地黄、铁棍山药、菊花、牛膝)最为出名。
这块平凡的土地也曾滋养无数英杰,有愚公移山的传说,也有墨翟在王屋大山深处宣扬兼爱非攻;有韩愈、李商隐这样的文豪诗人,也有司马懿这样的枭雄政治家;还有今年被雷雷事件推到风口浪尖的陈家沟陈式太极拳......
我的家乡有许多独特的美食,油酥烧饼、浑浆绿豆凉粉、炒面、特色烩面、浆面条、特色卤肉,还有办喜事的糖饼等等。
我记忆排第一的当属绿豆浑浆凉粉。
绿豆凉粉,顾名思义,是用纯绿豆制作的。没见过制作过程,猜想是做成粉后,倒入特制的盆里,然后,等待冷却凝固脱模而成,所以,凉粉整坨的形状像是一个倒扣的盆子。制成的凉粉,通体色泽碧绿温润,就像上等冰种带糯的翡翠,光看到都能感受到它的美味。触摸一下,冰凉细滑又有弹性,仿佛触摸婴儿柔嫩的肌肤。想到这些,我都忍不住大咽口水。小时候,每当听到街边卖凉粉的师傅在吆喝:“卖凉粉吆,清热解暑,浑浆凉粉吆”,我都会拉住爸爸的手,央求他给我买一份,大多数我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美美地大饱口福。切好的凉粉上加盐,醋,芥末,芝麻酱,然后调匀,吃上一口,醋的酸,芥末的冲,芝麻酱的香还有绿豆的清香,形成难以忘怀的美味。一种味道终生难忘。
绿豆凉粉独特美味的口感让我时常想起童年的幸福,它也让我忆起成长的快乐。
十多岁的少年很喜欢结伴玩耍。每当春天,我都会和小伙伴们到黄河滩去放风筝。我的风筝是爷爷做的知了,和别的小伙伴不同的是,爷爷还做了一个模仿知了叫声的风车。我先把风筝放起来,然后把风车挂到线上,风车被风吹到知了风筝旁。风车一边转,一边响,像极了知了的叫声。我周围的小伙伴们都非常羡慕。当时,我那个得意那个自豪。小伙伴们争着抢着和我换着玩,我也毫不吝啬。我们会美美地玩上一个上午。中午回家时,经过凉粉摊,我们几个人会凑钱买上两份凉粉,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那个美啊。哈哈,现在还忍不住发笑。
在那个只图贪玩,不知压力的年纪里,绿豆凉粉的味道,在我的记忆中更添几分怀念和留恋。
后来,慢慢长大,外出求学工作。每年回家的日子掐指可数。我对绿豆凉粉的味道更加着迷。春节前回家,北方天寒地冻。但是,我下车后,就会在路边找一家凉粉摊,去重温家乡的味道,去唤醒我那隐藏起来的乡音(整年讲普通话,回家乡用方言聊天时突然从自己嘴里蹦出一句普通话,呢个尴尬啊,哈哈哈)。凉粉老板会问我:“要凉的,还是热的”。我会用最土的方言大声回应:“要凉的,多加芥末,多加醋”。一口凉粉下肚,芥末味冲的我眼泪鼻涕一起流。我回过头告诉老板“芥末加太多了”。然后,继续大口吃着久违的美食和迎接更多的泪。回到家,妈妈会给我做一大海碗手工面。我妈一直以为我还能像十几岁时一顿能吃两大海碗面,我一边吃,我妈一边会说:“赶紧吃,还有很多”。最后,我只能勉强吃一碗,有点撑。一碗凉粉是家乡的味道,一碗面则是妈妈的味道。家乡是我重温过往和一往直前的中转站,家和父母则是我疲累和软弱时的加油站。
家乡的美食很多,在我的记忆中,妈妈做的手工面和绿豆浑浆凉粉绝对美味。其它美食,容我慢慢介绍,不过,又要咽下无数口水了。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