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面前的村上春树的《1973年的弹子球》,脑海里蹦出一些想法,
要是生孩子的话,生一个什么样子的孩子呢?看完《月亮与六便士》后,想要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我行我素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只看得见月亮,看不到满地的黄金。”;有时走在路上,看看周围人匆匆忙忙的样子,突发奇想很想有一个学霸孩子,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快捷的思维方式,以及从小便有的孤独内心,不融入,不改变,不被生活推着走;这几日看完《且听风吟》,又什么都不想要了,如果非要有一个孩子,“孩子嘛,只要不成为社会的毒瘤,普普通通的就行了。谁不是普通人呢?”这样的想法确确实实在心中坚固下来。人嘛,谁是独特到高于宇宙的呢?谁都是普普通通会被遗忘的。以光年计算,被宇宙记住难上加难,除了一闪而过的银河系,也许。
村上的书每每让人想要想些什么,好像思维升高到了宇宙的维度,却又让你觉得自己(包括所有人)不过是人而已。不过是人,只有这样一个标签。疏离又淡漠的思想,不过是人的一块东西,一个部分,是人生来就有的东西罢了。如此而已,没有特殊。
理性的、远离的态度。对宇宙、对社会、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