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以来中文社交网络上一直有一个热点文化话题:年轻人越来越感到受不了长辈们对自己生活的评价和指导。比如说你过年跟亲戚聚会,一年好不容易见一次,亲戚们对你问寒问暖。大姨问你什么时候结婚啊?你说半年前跟对象分手了,目前还是单身,没有结婚计划。大姨说这可不行你都这么大年纪了,我帮你介绍一个!二叔问你现在在干什么工作啊?你说在一个创业公司搞机器学习。二叔说这也不是个正经工作啊,赶紧考公务员吧。
你就觉得特别烦。这帮人根本不了解你的生活和思想,他们凭什么认为他们有资格给你提建议呢?
提建议真不见得是为了对方好,也许是提建议者本人有心理需求。前天的《石英》网站上有篇新文章 ,讲了几个关于提建议的最新心理学研究。这篇文章说,为什么人们那么愿意主动给人提建议呢?因为提建议这个行为能让人产生一种权力感。当你跟别人提建议的时候,你会觉得自己很有权力。有个研究邀请了290个受试者,把他们分成三组,分别回忆以前生过的下面三种事情之一 —
1. 应别人要求,给对方提出建议;
2. 主动给别人提出建议;
3. 一次无关建议的对话。
然后让三组人各自评估,你在这件事儿上获得了多大的权力感和支配感。结果第二组的感觉比第三组强,而第一组,也就是应人要求给提建议的这个组,权力感和支配感最强。
咱们想想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你不知道怎么办,问我,我告诉你怎么办,等于说你听我的。但有意思的是就算别人没有向我寻求建议,我主动给人建议,人家就算不一定听,我还是能获得一定的权力感和支配感。有一项对图书馆管理员的调查证实了这一点。不管是读者向他们寻求建议,还是他们主动给读者提建议,都能让他们获得更高的 权力感。还有一个研究,找了124个商学院研究生。先对他们进行心理测试,看看每个人的权力欲都有多大。然后两两一组对话,记录他们在对话中给对方提了多少建议。结果是权力欲越大的人,越愿意给别人提建议。
看来提建议这个动作,简直就是宣告权力啊。我们看新闻报道,某大国领导人访问某小国,应邀发表演讲,经常会说“在此,我愿为两国友谊提出六点建议……”不明就里的观众还以为这是要推出什么重大举措,结果一听都是一些什么“加强交流合作”之类无关痛痒的说法。
其实建议的内容不重要,但是“提建议”这个动作很重要。一个提建议一个被提建议,两国地位一目了然。
那如此说来,如果你想向某个同事示好,你可以向他寻求建议。在某种意义上说,寻求建议 就是示弱,示弱就是示好。据说奥巴马刚当选参议员的时候,曾经向参议院里三分之一的议员寻求过“建议”。结果当然是人人都喜欢他。
当一个人耐心地听另一个人给他提建议的时候,到底谁应该感谢谁呢?我满足了你的心理需求,难道不是应该你感谢我吗?为什么有时候哪怕你好好说,孩子也不愿意听你的话?他为什么非得做跟你的建议正好相反的事儿?因为一个总提建议一个总被提建议这个关系不平等!他不喜欢压迫!他想要平等的关系。
由此得到:
1. 人们提建议并不仅仅是为了对方好,也是为了让自己获得权利感。
2. 寻求建议就是示弱,示弱就是示好。
最后,请允许我……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如果你有个事儿想要得到别人的指导,而这个人又有时间的话,你应该大胆向他提出要求。他一定会乐于给你建议 — 这个秘密就是提建议的人自己也会感觉很好。
第二,鉴于提建议这个行为如此敏感,真诚的建议者一定要确保给对方充分的尊重。也许最理想的方式,是想象自己是个谋士,对方是你的主公,你提出上 中 下三个选项,让对方选 — 把权力感留给对方。
第三,如果别人向我们寻求建议,我们可以提建议,但说完我们的建议之后记得反词一下对方: “"你觉得呢?“或者“你对我这个建议有什么想法?"这样我们提了建议后通过反问又去询问对方建议,大家非常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