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去了,先生曾说过“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 火萎了, 我也准备走了”。而今,先生带着一颗高贵的灵魂离开了我们。
杨绛先生是一本本厚厚的书,要细细读,方能读出韵味;杨绛先生像一杯醇酒,要慢慢地品,才能感到回甘。杨绛先生著作等身,但以她淡泊的性格,并不似丁玲、萧红那般光彩夺目,但岁月愈老,其形象愈炽。
杨先生曾经引用过的话,“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简朴的生活、高贵的灵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这世间听过道理,能讲出一番道理的人如过江之鲫,但能如王阳明一般做到知行合一,践行自己口中所崇尚的道理的人,试看这大千世界,试看古往今来,又有几多人?杨先生以百岁高龄,一生恪守自己的格言,修行贯穿一生,其境界,岂是我辈可望其项背?
在无锡生活了几十年,一直想着能有机会带着第二家乡的情去拜会先生,以先生之高龄,不敢见面扰之,只要能立于先生舍外,遥祝平安,便是一等一的精神享受。憾未有此机缘。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拥有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志、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段话,钱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过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这段旷世佳缘因《我们仨》中钱媛和钱钟书先生的先后离开而令人扼腕痛惜。
今杨绛驾鹤而去,愿“你们仨”在天堂相会。为你们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