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朱永新的《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我的教育理念也正在发生改变,道德的教育是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的,是在教室和学生平等的心灵沟通中进行的,上海的特级教师冯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淡化教育痕迹”的教育理念。德育尤其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即使是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在学生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但实际上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大多教育者扮演的角色却常常是“警察”,最常用的“武器”就是批评那些经常受到教师批评和处分的学生,很可能只看到自己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优点。会产生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思想,放弃本身一些固有良好品质,一直处于一种消极的防备状态。
我们班有一个女学生,屡次犯错,学习更是一退再退,犯错时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听不进去老师的任何话语,行为反常,情绪不定。我之前多次批评教育都无果。后来我就思索到底是哪里出问题了?私下找其他同学多方了解她的家庭和成长经历,后来我对她少了批评,多了关心,每次发现她的问题,我都会跟她单独谈心,而不是简单批评。慢慢的这个孩子迟到少了,上课不再睡了,尤其可惜的是早读的背诵任务,她也是早早的就完成了(她在班里面排50多名)。早上我在教室看到她完成任务后,走到她旁边没有任何语言,只是对着她微微一笑,并竖起了大拇指,她立马笑颜如花,也回应了我一个大拇指,我们俩彼此心照不宣。但我能感受到她内心那团火苗重新燃起了她学习的希望。从此以后每个早读她的名字都早早的出现在“英雄榜”上。上课听讲也更专注了,跟同学们关系也更融洽了。
教师的职责不单单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所以要充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一个具有健全人格的学生,比培养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