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16年得到了很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我开始学习各种工具,思维导图、摄影技巧、阅读技巧、听励志大姐的分享。试图找到能把每一天过得更加充实的方式。专注、情绪稳定、自律的方法都是“术”,如果没有解决“道”的问题就是“为什么去”,那么学习再多“术”也是无效的。
02
在榜样的推荐下,开始读《哲学与人生》,台大最受欢迎的通识课程。以前上课,如果不是要考试才不会去学哲学,而这门课是台大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必有他的魅力在。很多人说毕业等于失业,毕业了以后就再也不学习了。通识课程说明了它是人人可读的基础知识。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被称为“爱智”。
学习一种“生活态度”,贯穿整个人生始终。没有老师,也要给自己创造学习的机会。《哲学与人生》的朴素哲学,傅老师简洁清淅的语言介绍了东西方哲学的代表和经典,人人心中都有一种困惑、一种信念,甚至是信仰属于哪种思想,原来这些哲学家想的都是这些问题。
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
当你开始问自己“为什么活”的时候,就开始觉醒,思考人生该何去何从。
03
前五章的书被我圈圈画画了很多片段,总结两点:
“认识自己”是一个需要不断重复的课题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你可以不断地寻问:“人生有什么意义”。只有认识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是什么样的人,人生才会有可去的方向。
「认识你自己」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因为人有选择和学习的可能——看了一部电影或一本书之后,你就和以前自己不一样了。一个事件的发生会使人对人生的看法改变,甚至变成完全不同的人。这就是「认识自己」的困难。
《你能写出好故事》中提到过故事是:主人公经历一系列的情节后产生的内在变化,这种变化的过程及结果才是故事。正如一个好电影必须是有一个道德前提,在经历过事件以后,他的三观发生变化。通过电影主人公的经历来体验人生,也一种不错选择。但是现在能改变我们三观的电影可能很少了,商业电影更多是迎合大众的价值观,为了更卖座。
人活在世界上,因为有身体,所以永远不可能获得真正的智慧。哲学之所以叫作"爱好智慧",这是因为人只能够爱智慧而不能够得到智慧。身体使理性无法进行纯粹的运动,而必须借助感觉的官能。由此可知,身体就好像障碍一般,我们要尽量减少它对心灵的干扰,让心灵作主人,而身体则是心灵的辅助工具,用来帮助主人完成他真正的目的。
所谓的「练习死亡」,是要练习减少身体的控制程度,亦即要让身体的惰性无法对个人产生影响力,就好像死亡一样。如此,才能让心灵自由地追求智慧。
2016年流行的极简主义,类似于“练习死亡”。一共六集的日剧《我的家空无一物》中主人公麻衣因为失恋了想寻死,但是平时房间就超级乱、东西超多的麻衣担心死后自己见不得人的房间公之于众时的尴尬,而开始了极变态的丢弃物品的人生。
想像死前的那一刻,你什么都带不走。可以随时随地调用的,是人的思想、回忆。那时候会走你眼前闪过的是什么?
扩大人生的“体验和经验”
人生不需要热闹,需要丰富。什么是热闹,什么是丰富?吃没有吃过东西,去没有去过的地方,和不一样的人交谈……
人生是需要体验的。如果一个人真的能够借由体验去印证价值,那么随着生命的成长,他的经验将越来越丰富,并且对人生的体验及对价值的掌握,也会越来越深刻而准确。
老师如是说。
你相信人性本善,那么当公车上有老人需要让座时,你站起来让座了,印证了你所相信的价值观“人性本善”。你就是你的价值观的全部。
虽然活在这个世情上,不能不看别人演戏,但是更重要的是,自己要怎么演、怎么安排,还是有一定的选择空间。
人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是有选择的。爱因斯坦说如果这世界上有最重要的科学问题,他提出是「世界是善良的,还是邪恶的」。那么科学家认为世界是邪恶的,他就会发明武器、他认为世界是善良的,他就会发明利于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
04
哲学是一个很大的话题,感谢有傅老师在美好的事物旁边感叹,开启我们不断追逐的爱智求真的大门。现在不流行知识的大门了。是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