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在美国留学的普通人,依旧怀抱梦想的我们该如何在异国他乡追求自己的成功呢?过往的“天之骄子”们,迫不及待地走向平庸又是为什么呢?我们的失败,究竟是源自世道不公的怀才不遇,还是根植于我们内心的懦弱和莫名的恐惧呢?
来美国五年了,见过太多奇奇怪怪的人,也目睹过荒诞怪离的事情层出不穷,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激情的天堂,这也是一个无情吞噬人们梦想的地狱。孩提时代的远大理想,被一间卧室,一辆车,甚至一部酷炫的手机压在地上,然后像洗手间里的用过的卫生纸,伴随着各种污秽之物,冲进下水道中。有人说大部分人上完厕所至少还回头看一眼自己的“杰作”再去按那个按钮,可是我们当中又有几个人慨叹过理想的丢弃呢?我们会整理衣裤,打起精神,对着镜子里的自己说 “你长大了”, 可是内心却依旧忐忑,像犯了错误的小孩子,蜷缩在一个角落,或辛苦或侥幸拿到的offer就像幼儿园阿姨的腿,我们紧紧抱住不放。
过去的两个暑假,无论是在LA 的G,还是在湾区的F, 我见到了太多带着开心面具的“成年人”们。我在国内大部分地方都没有见到这么高密度的985毕业生,我有时在想随便从房顶上掉下一个路由器,都能砸到几个师兄师姐,中午吃饭的时候,这些在国内家人们口中的“人才”,就像众多工厂里的普通工人一样,排着队,拿着饭盆,快速吃完饭,接着回到自己的“流水线”,重复着永无尽头的“高技术”工作,唯一跟生产iMac电脑的富士康的不同可能就是饭盆都是一次性的,电脑前面的我们不是在组装零件,而是输出软件。
每当你说起报效祖国,回馈社会,大家就会像看见外星人一样看着你,目光里混杂着同情,可怜,哀伤或者憎恨,你的好朋友或者师兄会走过来拍拍你的肩膀,劝你几句,然后布置更多的工作。不过我依旧能感受到那种草木枯萎的无奈,只不过有的人的内心早已是荒漠,而有的人还有一点点绿色的痕迹,还有的人如吐鲁番灼热的土地,想要把别人心中的一切也都燃烧干净。
住房,医疗,教育,普通人的人生总是步履维艰,我们一边骂着社会的不公,可是又想过着比肩上等人的生活,就像从农村来的农民,还没进城,就得抖掉身上的土,扯扯衣角,像个“城里人”一样淹没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回过头来就对还在村里干活的人瞧不上眼。
可是我们真的就这么不堪吗?我们年少时高声喊出的理想就是我们的绊脚石吗?成长就一定意味着放弃自己的梦吗?快乐真的就会随着大房子,特斯拉,环球旅行到来吗?
家里的大部分人来自中部的农村,没有砖瓦的房子,没有高大上的医保,没有铺天盖地的科技产品。爷爷今年快九十岁了,刚刚过世的奶奶也过了传统的喜丧年龄,虽说一辈子过的辛苦,可是老两口依旧过的坦然,比起我见到那些硅谷华尔街“精英”,也不见得痛苦几分。由此,我常常叩问自己,我们的选择真的是由于“被逼无奈”吗?我们真的是见到了黄河,撞到了南墙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了吗?
我觉得不是的。我们幻想出无穷无尽的困难,来给自己的随波逐流找到理由。我们太害怕失去“精英”的生活了,比起那些保守的资本家和地主还厌弃风险,我们精心地挑选好包装纸,把自己千疮百孔的内心包裹的严严实实,每年回家的时候拿出来给亲戚朋友看,在一众羡慕中充足下一年的电,可是裹在里面的东西早就烂掉了,就像骊山的秦始皇陵,空有一副壳子,里面却是土和灰。
在这样一个要立业年龄,我依然“天真”地觉得理想真的不是我们的绊脚石。她在考验的我们,看看我们到底愿意为她放弃多少虚荣和身段。也许会有回报,也许最终依旧一场空,可是究竟快乐与否,除了自己,谁又能说得清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成功与失败,就像是刀尖的舞蹈,不要去羡慕别人能够从草根处崛起,他们的成功之路是用自己的鲜血来献祭的。对于我,实在不行就回家种地,隔壁北大都有养猪的呢,我做一个二逼典型又有何不可呢?
谨愿此文博君一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