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的说,初始接触心理学,是为了“自救”,童年的一些经历产生的某些行为模式,总让我感觉自己有病,同时一个在打击批判、比较的教育模式下成长的学渣女孩,个人的自我认同感很低、对世界的防御又极强。而我很讨厌那个状态,想改变…
因此,一开始的朦胧目标,大概就是
想变成一个讨人喜欢的人
一开始接触的是弗洛伊德的原生家庭理论,慢慢的开始理解自己的行为和心理,不仅仅是自我批判和指责,多了很多自我关怀和接纳,那个时期的主要理念就是
那些都不是我的错,不该由我来承担,而我能在那个环境下成长到如今模样,已然不易
这个理论让我很大程度上接纳了自己的偏激和尖锐,甚至是失败,也同时看到了众多案例的原生家庭问题,在心理上有种找到“同伴”的被安慰的感觉,增强了对他人的同理心,对这个世界多了些包容~
可是,这个心态不足以让我喜欢自己,在具体事情的处理上和之前并没有什么区别?
后来,开始接触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最经典的就是那本最为熟知的《被讨厌的勇气》,感觉内心有了一些力量,有了一些其它想法“是原生家庭的原因又怎样呢,我要好好过以后的人生呀”
每个人都必须且只需要照顾好自己的人生课题,而每个人做一件事总有自己的目的
对这个理论的接纳,让我更能专注于自己的生活、个人想法,也有了之前所没意识到的边界感~对自己想要成为而没做到的事情,不止停留在理解的层面,有了行动的动力
加上无数的察觉、接纳、复盘、再觉知等等的过程,我成长到如今的模样
30岁的我是20岁的我最想要的模样
我还是很很多自己想改变的问题,所以仍然在路上~在学习,在探索…
而现在,我在真正学习了糖心理的心理咨询课程之后,对心理学和心理咨询师又有了新的理解。
已经通过笔试,在准备面试的我,希望通过努力可以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心理学或者喜欢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