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学(phenomenology)是由德国哲学家胡塞尔(Edmund Husserl)在20世纪初创立的。它既是一种哲学思想,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现象学家主张只有当一个人的意识里感受到某些事物时,人的存在才有意义。他们还认为,由于人类是有意识的,对存在的现象是有感知的,因此人类的任何经历和体验都是有深远意义的。
(一)研究目的
现象学研究方法(phenomenological approach)以促进对人的理解为目标,说明行动的本质,体现“回到事物本身(to the things themselves)”的态度(即“让事物本身显示自己”)。现象学研究常以“经历某种体验意味着什么?”的形式提问,研究目的是让了解和经历了某一体验的人明白他的体验对他来说意味着什么,并把这些体验描述出来。
(二)分类
现象学有许多不同的学派,其中最常见的是描述现象学和解释现象学。
描述现象学(descriptive phenomenology)是胡塞尔创立的方法,试图描述和呈现人们的经历而不加任何解释。它的目的是描绘真实的世界,尽可能不受未被检验过的假设所影响,目标是对现象进行最大限度的直觉呈现。
解释现象学(hermeneutic phenomenology)是胡塞尔的学生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发展起来的,用于寻找知识与环境彼此间的关系和依存意义。它强调对现象进行解释,通过解释来了解和认识现象。海德格尔认为,所有的描述都是在解释,人类意识的每一种形式都是解释。
(三)研究特点
1.重视生活世界(lived world)
生活世界是指人们日常生活的世界,即未经人们反思的世界。与之相对的是经过思考、定义、分类、概括、理论化的世界。现象学中的生活世界是先于任何理论而存在的,不是抽象的。它充满了世界观、关系和体验。
2. 关注生活体验(lived experience)
现象学研究的“现象”是人们脑中的意识。这种意识更具体来说,主要指人们生活经验过程中留下的体验。生活体验是人们在一定时间、地点下的实际生活中获得的感受,它来源于生活世界。生活体验被视为现象学研究的基本结构,是现象学的核心。现象学研究者总是试图从复杂的周围事物、情境中去了解人类的体验。
3. 探寻的是现象的本质(essence)
本质是与某件事的理想或某件事的真实意义相关的元素,代表任何现象中一般性了解的基本单元。本质是由不同人在同样的行动中或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行动中所体现的意图含义的综合。尽管每个人的体验都是主观的和相对的,但是通过共享研究参与者们的体验,研究者可以寻找出体验的本质。
4. 悬置(epoche)或放在括号中(bracketing)是还原(reduction)的第一步
现象学还原指的是把人们带回到体验世界的意义和存在的起源之处,即“回到事物本身”,其任务就是描述和发现意义。悬置就是要求研究人员尽可能把有关某一现象的所有前认识(如知识、理论、信仰)都“放在括号中”,放弃一切对外部世界已有的判断。这样研究者就能以纯净的头脑面对资料,从研究参与者的视角出发,通过一种特殊的反思去直观现象的本质,对它进行分析和描述,以便能充分理解他们的体验。
5.采用描述(describing)的方法
体验需借助于描述体现出来。描述的内容包括准确而详细地记录体验发生的背景、时空、过程、表现等,不得脱离事实。研究者需要严格地分析所给予的文本描述资料,使资料能够被充分理解。
6. 强调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研究
现象学采用整体的观点,认为研究参与者的背景是意义和理解的来源。研究者对人们主观体验及其主观诠释的理解不能离开他们所处的环境,包括他们个人的生活史,或“生平情境”,以及他们与其他环境因素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