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所以这么穷,一定是我还不够抠!
从17岁上大学到现在,也算是在金融这个领域混过了好一段光景。在这个领域,巴菲特的名字可谓如雷贯耳。已经不记得第一次是在哪里听起他的事迹,之后零零散散地通过财经新闻,金融纪录片等途径将他老人家的生平大事了解得七七八八。由于老人家太出名,而我又主要从事一级市场的关系,我之前并没有特意去读过写他的书。这段时间在家研究二级市场,突然又对老人家的事迹感兴趣起来,于是从众多关于他的书籍中(真的很多!)挑了一本经典,《一个美国资本家的成长-巴菲特传》,花了一天拜读了下。
虽然之前各种途径得知的事迹已经和书中讲述的八九不离十,但是系统阅读的好处还是很明显的,对于他人生中几个大的转折,以及他至1995年时做的每一个重大的投资决定,得以更清楚的了解前因后果,包括历史经济大环境以及他本人的个人成长历程。
具体的大事我就不啰嗦了,大家都知道。投资理念也不说了,光是价值投资还是技术投资,甚至于具体到价值投资里面的巴菲特体系和格雷厄姆体系,专业人士纷纷攘攘吵了那么多年,依然没有定论。想靠此书窥得所谓“股神”投资诀窍的,还是死了这条心,成长环境,个人特质,社会发展情况等等都太不相同,没有可参考性,但是书中对于巴老爷子的投资哲学理念和人生态度都有一定的描述,读起来也是很轻松愉快的。
!文末有此书的分享链接,感兴趣的同学请拉到最后。
拜读此书,我就是想系统了解下巴老爷子的生平的,但阅读中,我却时不时被书中描述的美国富人的八卦给逗得乐不可支,尤其是这些富人对于金钱的观念,实在让我大开眼界。好歹学了这么多年金融,对于复利,时间价值等,我早已有所了解,也在生活中尽可能去遵循和从中获利。但当我看到这些富人是如何将这些理念严格的执行到他们的生活中时,还是让我叹为观止。
巴菲特本人自不必说了,大家都知道,他老人家现在还住在他上世纪60年代花3万美金买的房子里,开着一辆经济适用车,并保持着每天吃3美元的麦当劳早餐和喝几罐樱桃味可乐的习惯,金钱对于他的生活的影响微乎其微,他纯粹热爱的,只是这项数字增长的游戏,而非金钱带给他的其他。
巴菲特对金钱吝啬的态度,大部分来源于他对复利的深度理解。他本人就举了几个令人记忆深刻的例子。比如他认为,如果西班牙女王当初用来支持哥伦布航海的3万美元被用于投资与一个年收益为4%的投资项目,那么截止1962年为止,这笔钱是2万亿美元。秉持这种观念,巴菲特对于每笔金钱的支出,看到的不仅仅是支出的金额,而是这笔钱可能存在的成长空间。因此,即使最微不足道的数目,都应该以最谨慎的态度来投资,当下3万美元的支出,意味着是潜在的2万亿美元的损失。同理可依,大家大抵都知道早期北美开拓者用了24美元从印第安人手中买下曼哈顿的故事,而这故事的出现基本都把伴随着类似早期北美开拓者是如何奸诈狡猾的欺骗淳朴的印第安人之类的评论。然而一如他处理其他事情的方式(比如股票投资),巴菲特按照年增长6.5%的速度,算出当年买下曼哈顿的24美元在1964年可值420亿美元。根据这个结果,谁输谁赢还很难说呢。
了解了以上,下面这个例子大概就不会那么让人惊奇了。上世纪70年代,当时巴菲特已经是千万富翁,他与同是千万富翁的凯瑟琳是知己好友(凯瑟琳也是一位传奇人物,出生于富豪之家,由于家里长辈和丈夫早逝,不得不承担起家族企业华盛顿邮报的经营,由此认识了巴菲特并成为好友,巧的是2017年有一部电影The Post讲的就是她的生平,拿到多项电影奖项和提名,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某一天,凯瑟琳和巴菲特在机场遇到急事需要打电话,当时还没有手机这个东西,使用付费电话是10美分。当时她手上并没有零钱,巴菲特有25美分的硬币,然而老爷子不愿意多出这15美分,当下第一反应竟是要去商店兑换零钱,急得凯瑟琳大叫着要他把25美分给她。
书中提到的还有另一个绰号为“华尔街巫师”的女富豪格林,她于1916去世,是当时世界最富有的女人,留下了10亿美元的遗产,但是她最传奇的事迹还在于她如何分毫必争的守卫自己的财产。地处波士顿,那里的冬天可不算太舒服,然而这位女士据说在波士顿的寒冬坚持将自己用报纸裹起来取暖,只因她不愿花费在暖气上。看到这里的时候,我这里正值多伦多的冬天,室外温度大约在零下20左右,室内温度由于有中央空调的关系,不开暖气也大约在20度,然而我依然将暖气打开保持温度在27度(一个让我觉得舒服的温度)。看到这位女士的事迹后,我默默地将暖气关掉,并将自己拿被子裹了起来……(但是之后几天持续降温,我又将暖气打开了,哈哈,我和10亿女富豪的差距!)
书中还列举了很多这些富豪们的其他抠门事迹,比如出门只坐经济舱,不喝名贵的红酒宁愿喝可乐等等,以及巴菲特对各种人物和事件(包括他自己)的幽默评论,就等你们自己去发掘了!
尽管书中把巴老爷子对工作的热爱,幽默的性格,人生的哲理都以诙谐的口吻说了出来,但是也是很真诚的保留了他的性格,人生中的一些争议的部分,比如他因为不善于照顾自己和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态度带给他的妻子和孩子的困扰,一些他不为常人所理解的为人处世方式(比如对自己,对身边的人都一视同仁的吝啬),以及他二十几年的“三人行”等等。看完书的感觉是对巴菲特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他不再只是经常出现在财经频道的那个对经济对股市给出建议或警告的靠投资起家一度成为世界首富的“股神”。他的形象丰满了起来,成为一个有血有肉,和你我并无不同的人。他找到了一个他热爱的工作,坚持几十年如一日的做了下来,越做越好,在他追求事业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有坚持,也有放弃,得到了一些东西,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所有的这一些,造就了我们今天所认识的巴菲特。
对这本书感兴趣的,我在公众号上分享了电子版,关注之后,公众号(id:laviedeshan)留言“巴菲特”就可以下载。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喜欢的话,欢迎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