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部门开会之前,经理约了一个技术中心的一个应届生X到办公室面谈,在这之前,隐约听到他的领导来跟经理反映他的表现,因此当他跟经理进入那个小的面谈室的时候,我也猜到了七七八八。下午两点多,系统里就跳出了他的离职申请。
差不多三个月前,他跟我同一批入职培训,同一个小组,作为唯一的女生,我被推选为组长,剩下的5个男生都比较抗拒上台,于是所有的上台讲解只能由我硬着头皮上。好在小组的合作一直很默契,几天的培训下来,顺利拿下优胜团队奖,而我自己,也被评为优秀个人。
入职培训之后,除了少数应届生留在了上海总部,其他的基本都要放到各个项目地去锻炼半年到一年,条件自然是很艰苦的,而高层的意思是正好这也是和筛选的过程。同组的一个男生,跟我一样来自武汉,不错的学校,看起来很斯文,选择了做技术支持,培训之后让他自己奔赴项目地,结果后来听说他坐错了车,两个小时的路程貌似是兜兜转转了近一天才到,一个星期之后,提出离职申请,留给公司的建议是不应该让应届生直接下项目,不现实。当天晚上,部门群里就90后展开了讨论,到最后,某位同事@了我一下,问到:你们90后现在都这么娇气吗?
一个月之后,组里另一个去到项目上的应届生也提出了离职申请;听子公司的同事讲,一起培训的子公司的应届生也有人离开。
某天跟领导一起吃饭,提到应届生六个月之内就离职这一现象,领导答到,有一部分是被动离职的。当时并没有多想,直到系统里跳出x的离职申请。
从经理那里了解到,x主要是因为学的并非计算机专业,只是自己在校外的培训班上了课,因此到了公司之后,完美没办法满足做研发的需求。我想,如果他把这份工作看的很重,那这次离职会不会影响到他对自己的信心,会不会影响到后续的求职呢,毕竟早上还在想着要怎么解决问题,下午就已经失业,如果是我,大概又要怀疑自己了吧。办完离职手续的时候,他说要不去楼下的星巴克坐一会,我想大概是对公司也是有些意见的,于是说那就下班一起吃饭好了。为了顾及面子,并未主动提及他离职的事情,而他也只是说可以看看其他的机会了,原以为他会选择回老家的,爸妈和女友都在家。吃饭间隙,他提到最多的就是公司的培训不完善,除了入职培训,专业技能的培训太少,自己难以成长,而我也突然想起之前领导对他的评价:学生思维太浓重,难以适应从学校到职场的转变。吃完饭说了再见后,往家走的路上才意识到,这也算是初次的职场告别吧,以后大概还有很多很多次吧。
记得三年前,本科毕业的时候,自己的简历上什么都没有,唯一的实习经历还是为了应付学校的实习要求找别人盖了一个章,让人帮忙写了一篇实习报告,也没有什么学生活动;而在刚刚过去的十月,参与到公司今年的校招,收集到了无数的简历,有太多熠熠生辉的内容,各种大奖,各种牛逼公司的实习经历,当时就在想,同样的本科毕业,当初的自己与现在的学弟学妹差别咋那么大。
工作几个月之后,经常会觉得校招的重要性不亚于高考,尤其是女孩子,如果第一步就选择了一个好的平台,无论是能让你快速实现财富的积累还是迅速实现能力的提升,只要二者占了一个那就是极好的了,如果第一步没走好,后面的每一步都会更难。其中,女生因为承担着生孩子,照顾家庭的责任,因此会更加不占优势,面试当中被问到感情状况太正常不过,而一旦公司考虑到婚假产假等因素,即使条件再优秀,通过面试的机率也是很低的。
管培生这一职位的好处是每个模块都会涉及到一些,缺点是都不深。最近培训这一块的工作接触的稍多,再结合同批应届生及一波技术大牛离职的情况,忍不住会有些思考。公司要想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实力只是一部分,薪酬固然重要,但最终要留住人才的则不仅限于此。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中也提到,自我尊重的实现才是一个人的最高需求,如果一个企业能够从细节着手,给员工足够的归属感,让员工有足够的提升空间,在满足工作需要的同时更能实现自我需求,那岂不是一举两得。
企业文化该是一个公司最虚的东西,但又需要用实实在在的东西来体现,近期的工作重点是企业文化,于是在工作时间也能光明正大逛淘宝,因为需要挑选装饰品啥的,上班时间也可以噼里啪啦写东西,毕竟别人也不知道写的到底是公司公号上的内容还是我自己的“思维发散”,这么看来,个人公众号有望继续写下去了~~
想的有点多,写的有点乱,赶紧想想策划案收收心,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