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简历我遇到了哪些误区
自从找工作起,就不喜欢改简历,总是觉得需要东拼西凑,这种绞尽脑汁的过程真的很累人。
不太喜欢去学习怎么改简历,甚至说,自学的干货是没有太大用处的。记得在招聘网站上推荐的简历修改文章,讲的都是怎么写好句子,于是我照着这个思路修改了七年。
结果心情仍然和当初相同,觉得只是文字改动而已。根据JD匹配来写,曾经用力过猛,发现写成了另外一个人的简历,这个法子肯定不对。
二、确定方向别人给不了答案
找工作的时候,曾经为了找到大公司而努力。去年被创业公司虐了一遍之后,开始发现简历变得不成样子,却已步入而立之年。
需要确定一个深耕的方向了,我从自己的兴趣开始去思考未来的方向,发现这根本不适合自己。
我选择的不一定就会喜欢,比如品牌管理,我连上课做作业都不愿意,说来真是惭愧。
找了两个行家导师,以为人家的经验能够帮我解决问题,到最后还是多问了其他业内人士,才把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逼出来。
那种把优秀人生的经验当做是解药的做法对吗?不要勉强别人。
最终发现自己需要不停地思考和行动,甚至厚脸皮点交流要答案,在各种自我质疑和实践推翻中才确定了下一步。
所以不要再迷信优秀的解药了,终究还是要靠自己找到答案,以前的依赖完全就是因为懒惰而已。
三、改简历有了新的心得体会
从罗列工作事项到根据亮点写一段话,篇幅减少,内容简练,整体的逻辑性变强了。在这期间一下子问了四五个人,大家各有各的说法,搞得我有些懵逼。
都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比如一页纸简历、放项目内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和内部人聊聊,会很有启发。泛泛指导会让人产生怀疑,针对性地沟通产生新的顿悟。潜意识会感觉到,我有人!哈哈~内部人给你传达了一个想法,这个岗位是不是真的是你喜欢做的。
那种沉下心的感觉,带给我改简历的灵感,比如确定了推广策划,我毫不犹豫把其他的渠道、商务内容删掉了。
简历写好,有时候只需要砍掉内心那么多欲望而已。行家说我什么都做,多面手的形容在我看来有点讽刺,我不是一个有特点的多面手。
印象中都做过,但是很多事情并没有深度参与,连结果都没有探究,这种胡编乱造的感觉基本通过率也很低。
如果全部砍掉了,剩下“记忆力”强的经历,也不合适。我印象中对业务、销售和推广挥之不去,即使要投递运营或者品牌策划,都三句不离印象中的关键词。改文字并不难,转移观念才是最根深蒂固的。
要想改变只有多阅读多接触同行,并内化知识转化成自己的思想。懒得学就等于放弃了某些好机会。
四、激发自身潜力尝试更多可能性
我开始对知识付费感兴趣起来,显然风口已经收紧,却能够大浪淘沙留下好的课程。原来看不起的干货王,因为加入了训练营和助教模式,发现这竟然是调整观念的入门仪式。
如果没有这种观念植入,直接进行专业而系统的学习,总是特别吃力,甚至再也提不起兴趣。想起毕业不到两年就参加头马演讲俱乐部的经历,听了不下三次课,最后还是因为没兴趣,就没有报名会员。
看起来很难,我能做好吗?这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最近加入了4次知识付费学习营(写作、演讲、朋友圈品牌、思维导图),感觉自身的潜力终于默默被激发了。如果出现太难的事情,怕还是会学不下去,失去兴趣。
上课的形式也因人而异,熊猫小课的课堂设置给人感觉很完善,像是讲座一样传业授课,以对话的方式循序渐进。结果我还是没有持续听完,学习过程中总有分心和注意力转移。
自学对于思维过于活跃的人,效率真的不是特别高。
在实践和讨论时才能加速内化,这是我发现的新秘密。不要奢望在知识付费上掌握一门思维,它只是一种开胃前菜,让我开始有思考的动力而已。
答案从来不会主动送上门。
简历改了快十几版“面目全非”,有了一目了然的感觉,总结+项目的结构让人思路清晰,帮助HR迅速匹配岗位要求。
掌握很多新的学习工具之后,会发现这是全新看待世界的视角,又代表着一次思维升级。结合改简历这件事来看,我就一直在前进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