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事件回顾
2017年11月20日上海的晚上,超模奚梦瑶因为参加“维多利亚的秘密”的时装秀,不慎踩到自己的裙摆意外跌倒,而意外的引爆了网络,上了热搜头条。
2.关于此事的评论主要有两大阵营
A阵营是批判奚梦瑶的,认为她是在借机炒作,提升人气,以便日后顺利进入演艺圈;
又或许是疏于专业训练,再加上得意忘形,没有踩对步点,跌倒也就情理之中。甚至就算摔断腿,以后失去上维密秀的机会也是咎由自取,不值得同情。
B阵营则是力挺奚梦瑶,纷纷表示对她伤情的关心,以及对摔倒之后,能够坚强爬起来的精神的褒奖。
而且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就连因为帮助奚梦瑶爬起来的巴西超模,也受到了极大好评。
奚梦瑶不仅取得了很多粉丝的关心,很多的演艺圈名人的支持,甚至维密高管也已出面力挺,最后高下立断,B阵营完胜。
3.为什么会出现帮助行为?
我并不想去争论谁对谁错,只想问大家两个问题:
问题一,为什么巴西超模会去帮助奚梦瑶?
问题二,为什么事后有那么多人会去关心帮助受伤的奚梦瑶?
旁观者效应
关于问题一,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都是巴西人人品好,乐于助人。
也许确实存在这样的原因,但是我们可能也不能忽略了环境的因素。
你如果看了上面的维密秀,你会发现当奚梦瑶摔倒之时,T台上只有巴西人在它后面,周围都没有其他人。
如果T台周围有很多人,帮助行为就不一定会发生。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
这里给你介绍一个旁观者效应理论。
对于陌生人,我们是否采取帮助行为,取决于以下三点:
首先,我们得注意到奚梦瑶摔倒,如果没有注意到,那就没有下文了;
其次,在注意到的基础上,我们能不能把奚梦瑶摔倒这件事解释为紧急的情况,如果认为无关紧要,那也就没后事儿了;
最后,在被注意,并被理解为紧急的基础上,我们对帮助扶起奚梦瑶这件事上,是否觉得自己有责任。如果有,才会去实施帮助行为。
所以你看到了,在走向决策的路上,有很多岔路,只要在场有其他人存在,我们都会走向不帮助的岔路。
如果你理解了上述原理,也就能解读媒体曾经报道的热门新闻:冷漠的人心,2岁女童小悦悦被压身亡,那么多路人看到而不顾,弃婴孩儿于路中央,最后吞没于车轮下。如下图所示。
相似性效应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那么多粉丝和演艺圈名人愿意表示关心帮助奚梦瑶呢?
我们可以用相似性效应来解释。
粉丝喜欢奚梦瑶是因为她具有和自己相似的特质或者说向往的特点。
支持她,关心她的名人也因为相似的三观而在一起,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相似性容易换起喜欢,而喜欢也会导致帮助行为。
心理学家Burger说过:“我们相信自己,哪怕是与自己的生日相同、名字相同都能引起人们更多的帮助行为。”
榜样效应
那为什么很多路人也加入到帮助支持的行列中来呢?
也许我们可以用榜样效应来解释。
当我们看到别人去献血,别人去捐钱给无依无靠的孤儿时,也会跟着去做,或者最少都会萌发那种想帮助别人的念头。
当然如果看到的是大部分人对奚梦瑶落井下石,我们或许也会亦步亦趋,照着做到雪上加霜。
互惠效应
至于维密高管也出来,为差点给自己公司品牌造成损失的奚梦瑶站台,背后的原因我们可以用互惠效应来解释。
进化心理学家大卫.巴拉什说过:“自然界就像憎恨真空那样,它也憎恨单纯的利他主义。但是与之相反,社会则喜欢利他。”
维密高管的帮助行为能让公司在中国赢得巨大的社会认可,这可是钱都买不来的,叫名声,而名声却可以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财富。
你也许会经常听到一句话: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原理来获得别人的帮助,甚至构建一个利他的和谐社会。
若你有兴趣,下回小钧和你一起分(扯)解(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