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
1.感觉是个体接受外界信息的起始点,即信息输入过程,特点在于把物理世界的刺激信号,比如声光电味道,变成生物体可以接受的生物神经信号,好比我们吃的是草或者肉,但是吸收的都是相同营养物质。也就是说,感觉最要紧不在于感受器与外界刺激,大脑里面能否接收到神经信号才关键,可以解释好多现象,比如刹那间大脑一片空白,明明事实就在哪里,我们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大脑短路的原因在于我们接收不到刺激信号,还比如听了好多道理依然过不好生活,就在于刺激没有变作走心的神经信号。
当然,要清楚的是,感觉知觉几乎同时发生,当我们对某事情产生所谓感觉时候,其实已经夹着我们得主观解释在里面。与其说是“跟着感觉走”,毋宁说“跟着解释走”。我们知道感觉的意义,可是装作啥也不知道,当然更可能是真的没有意识到。
2.感觉三要素,换能就是物理能量变作心理能量得过程,原因如同想要外国人听懂我们意思就得用人家语言表达,还如同父亲节带老人看海狮表演,训练员让海狮做要求动作就用它明白接受方式表达。大脑如同海狮,如同外国人,只接受神经信号,这是关键,也如同蒸汽机需要烧煤变成蒸汽而不能把一堆煤炭扔进蒸汽机。
感觉适应是感受器对指持续存在的刺激作出反应越来越小得现象,也就是“麻木”,持续存在意味着刺激没有了变化,感觉则是为了探测刺激变化的,于是原来刺激就成了背景。喜新厌旧用感觉来理解,就是刺激的感觉适应过程,非常现实,具有生理基础。
阈限表达的是感觉的敏感程度,绝对阈限是能接收到的最小刺激物理量,人人有不同是客观的;而差别阈限是可以识别刺激变化的最小刺激量,意味着两种不同刺激的差异,比如大红与浅红的区别,也称为最小可觉差,似乎不叫相对阈限。换句话说,阈限反映了感觉扑捉物理刺激的能力。
3.声音是感觉产物,好比手机铃声,发出的是声波,属于物理刺激,传到大脑的是神经信号,大脑不会识别声波这个物理刺激信号,只能听懂神经信号这个母语。类似颜色也是光波,物体反射光的结果,波长这个“外语”是大脑听不懂的,只能“翻译”成为大脑听懂的神经喜好“语言”,看到的五颜六色,其实光波变成不同神经信号的结果。
因此,风动幡动其实只有心在动,大脑死了啥都不动。
还要注意换能或者“翻译”过程,会出现错误或者不准确情况,就是感觉的错觉,感觉只负责提供信息,对错在于大脑判断。
4.外在世界原本并不存在,其实不过各种物理刺激信号,通过大脑识别后被理解反应,所谓的客观世界都是大脑主观建构的结果。只有这样理解,才会明白心理能量的巨大作用,心若在梦就在,心理积极阳光,外面世界就会灿烂辉煌,外面世界不过心理展示的舞台。
5.“如果眼睛瞎了,心就点亮了”,过于看重外部世界,眼见为实,陷入外部声色犬马,内心就空虚。反之,眼睛看不见,不去在意外界,心理加强建设,美丽就会由内散发出去。“从前我是瞎的,现在我看得见”,过去只看到外面世界,深受外面影响,现在才知道内向索求的意义。我是一切的根源,爱是唯一的答案,点亮心灯,方可看见世界,心若黑暗,世界就是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