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天性蕴藏着大自然赋予的创造力。把这个观点运用到书上,爱默生提倡一种“创造性的阅读”。这就是: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听别人发言是为了使自己能说话;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2.几乎一切创造欲强烈的思想家都对书籍怀着本能的警惕。蒙田曾说到“文殛”,即因读书过多而被文字之斧砍伤,丧失创造力。叔本华也把读书太滥譬作将自己的头脑变成别人思想的跑马场。爱默生也说“我宁愿从来没有看过一本书,而不愿被他吸力扭曲过来,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轨道外面,使我成为一个卫星,而不是一个宇宙。”
我甚喜富有人性的哲学,不枯燥,诙谐,丰富。品尝它犹如一颗糖,慢慢品尝,却韵味难散。
3.人仿佛有了两个自我,一个自我到世界上去奋斗,去追求,也许凯旋,也许败归;另一个自我便含着宁静的微笑,把这遍体汗水和血迹笑着笑着的自我迎回家来,把丰厚的战利品指给他看,连败归者也有一份。
人有成功,失败,一切成功名利,无底深渊,都是另个自我,两个在一起,才是一个完整的我。
4.人一到成年,人就注重别人的观感,得失之患多了。我想,一个人在精神上真正成熟之后,又会返璞归真,如获一颗自足的童心。他消化了社会的习见,把他们扬弃了。
成熟的自我,懂得寻求内心深处的自我,抛弃冗杂,活出简单。
5.悲剧是深刻的,领悟悲剧也须有深刻的心灵。“性情浅薄的人遇到不幸,他的感情仅只是演说式的做作。”然而这不是悲剧。人生的艰难之关最能检验一个人的灵魂深浅。有的人一生接连遭到不幸,却未尝体验过真正的悲剧情感。相反,表面上一帆风顺的人可能经历巨大的内心悲剧。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白,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大悲者会以笑嘲笑命运,以欢容掩饰哀伤。丑角也许比英雄更知人生的辛酸。爱默生举了一个例子:正当喜剧演员卡里尼使整个那不勒斯城都笑断肚肠的时候,有一个病人去找城里的一个医生去治疗他致命的忧郁症。医生劝他到戏院去看卡里尼的演出,他回答复:“我就是卡里尼。”
6.真正严肃思考过人生的人知道生命和理性的限度,他能自嘲,肯宽容,愿意用一个玩笑替受害的对手解围,给正经的论敌做一个教训。他以诙谐的口吻说真理,仿佛故意减弱他的发现的重要性,以便只让它进入真正知音的耳朵。
7.爱默生说,伟大的有信仰的人永远被因为异教徒,终于被迫以一连串的怀疑论来表现他的信念。怀疑论实在是过于认真看待信仰或知识的结果。苏格拉底为了弄明智慧的实质,遍访雅典城里号称有智慧的人,结果发现他们只是在那里盲目自信,其实并无智慧。他到头来认为自己仍然不知智慧为何物,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我知道我一无所知。”哲学史上的怀疑论者大抵都是太认真的追究人类认识的可靠性,结果反而疑因丛生。
8.人必须有人格上的独立自主。你诚然不能脱离社会和他人生活,但你不能一味攀援在社会建筑物和他人身上,你要自己在生命的土壤中扎根。你要在人生的大海上抛下自己的锚。一个人如果自己仅仅依附于身外的事物,即使是极其美好的事物,顺利时也许看不出他的内在空虚,缺乏根基,一旦起了风浪,例如社会动乱,事业挫折,亲人亡故,等等,就会一蹶不振乃至精神崩溃。
人要懂得活出自我,不依附,在自己身上寻求安全感。
9.好的书籍是朋友,也仅仅是朋友。与好友会晤是快事,但必须自己有话可说,才能真正快乐。一个愚钝的人,再智慧的朋友对他也是毫无用处的,他坐在一群才华横溢的朋友中间,不过是一具木偶,一个讽刺,一种折磨。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神,然后才有奥林匹斯神界的欢聚。
无论书籍的知识多精彩,一定要有自己的见解,学会独立思考。一个不会思考的人比有偏见的人还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