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事与愿违,我们都会寻找原因。习惯性的向内归因或向外归因。向内归因是自我贬低和自我攻击,即使是向外归因,最终也会挫伤自己。
我得不到我想要的,一定是我没有价值,不配得到。我做不到我想做到的,一定是我没有能力,才做不到。因为我们都有很多需求,但很难被满足,所以我们很容易感受到无价值感和无能感。
对任何负面感受都要归因,这是大脑带给我们最大的副作用之一。
我们的潜意识相信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交换,我们把自己的情感用来交换,如得不到自己想要的,就不愿表达和付出情感。
(正性)情感是我们对万事万物的美好体验,我们否定或封锁了自己的情感,就感受不到美好,就没有生命活力。
你不敢表达情感,是因为你不认识你自己,不相信你自己。承认你在意ta或喜欢ta,真的有那么难吗?
之前我一直认为,要恢复生命活力,必须获得内在支撑力,必须在品质上完善自己,比如温暖,善良,热情,包容,勇敢等,我很努力的尝试过,效果都差强人意,因为潜意识里有太多阻滞能量。然后继续反思琢磨,认为只能用体验的方式,将身心打开后,才能活出自己,成为那些品质本身。
在我连续性的对三位咨询师投入情感,却都不被真正的接受时,我更多的是向内归因,我觉得我太没价值了,当感到没有被第三位接纳时,我的价值感降到有生以来的最低谷,我感觉我快要死了(不是身体的消逝,是灵魂的失存),我将要变成一具真正的行尸走肉。
但庆幸,那只是阶段性的心理体验,我凭着我心灵成长方面较扎实的基本功挺了过来,我允许自己继续投入,去更多更深的感受自己的感受,我发现,当我不再逃避的时候,我居然真的稳住了自己,并在投入过后不久,从感受中跳了出来,恢复了心理上的平静。
潜意识认为情感是一种资源,是用来交换的,需求一旦不被满足,就否认自己的情感,情感是生命的一部分。否认自己的情感,就拒绝了那个真实有活力的自己。
当我认识到这一点时,我不再否定他(第三位咨询师)对我的情感,他对我有几分情感,我就接受几分,不再渴望更多。我也不再抗拒我对他的情感,我对他有几分情感,就表达几分,我允许我内心对他的情感自然流动。
我识别出自己的情感,并允许情感流动,这不是让别人得了“便宜”,而是让自己变得真实而稳定。之前因为恐惧心理,我不相信自己和他人,而将情感封锁,不让它流动,但又不希望完全没有情感的感觉,所以让头脑合成情感,给别人头脑式的情感。
我觉得真正的情感是一种“看见”的能力,是允许和接纳(不一定需要付出和牺牲)。头脑式的情感是一种生存策略,是用付出或牺牲的方式去交换价值,并从中获得自我价值感。
根据我这些年的成长经历,我发现当我因老公或孩子而生气时,当我想改变老公和孩子时,是因为我没有向内看,不想和自己的情绪相处,所以想让他们来配合我,来舒缓我的心情。
慢慢的我明白了:
当我想改变别人时,要向内看,和自己产生连接,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愿望(小我),并允许自己当时就是那个不可爱的样子。
当我想改变自己时,要向外看,和别人产生连接,理解别人的情绪和愿望(小我),并允许别人当时就是那个样子。
我为什么想改变自己,因为我在面对别人的情绪和愿望时,我会有不安的情绪,我担心我满足不了别人的需求,会给我带来新的麻烦。所以我想用改变自己的方式去适应别人,消除我心中的那些不安。可是越想改变自己,发现自己的状态越不好,所以我反思琢磨后,决定把方法掉过来用,用“理解别人情绪和愿望,允许别人就是那个样子”的办法来适应别人,从而间接的改变自己。
如何能做到理解和允许别人呢,这需要解开封锁的情感,允许情感流动。情感流动了,应对外部世界的方式就改变了,头脑的杂念就减少或没有了,就能不抗拒当下,允许当下的一切如实呈现了。不抗拒当下就是不恐惧的状态,没有了恐惧,就没有了内心戏,就能和外部世界产生真正的连接。与外部世界产生真正的连接后,就不再有“小我”愿望的驱动了,“小我”安静了,就不再有烦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