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年暑假,我妈希望我去认识一位朋友。
这位朋友是她生意伙伴的房东的儿子,据说人长得挺正,性格好,家庭条件和我家门当户对,在本地工作,身高呢也挺合适。
我当时是什么情况呢?大学还有一年多毕业,准备参加研究生考试,毕业后打算离开从小生活了二十几年的环境,去外面玩一玩。
我想着吧,撇开性格不谈,别人是冲着结婚去的,我还没毕业;别人希望能够一起在本地生活的,我呢想出去看看,这“硬件”就没达标,更别说其他的了。这事肯定不会成功,还不如一开始就不去做呢。
我将我的想法和我家皇太后汇报了之后,皇太后答复说:“我那生意伙伴和她房东早就谈好了,就等你放假回来了,这都是熟人,知根知底的,再说就去见一见,就当结交个朋友,万一就看对眼了呢。”
我明白我妈的顾虑,她是不好意思驳了生意伙伴的面儿。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互加了微信,然后成为了微信里面“认识的陌生人”。
小城市小,多数压力来自世故;小城市生活非常简单,但是人际关系却是无比复杂。
有一天和我闺蜜聚餐,中途她收到她妈妈的信息,说有一个好笑的事情等她回家告诉她。后来,我闺蜜告诉我,原来是她以前的相亲对象和她哥曾经的相亲对象订婚了。
小城市太小,相亲对象都可能是你身边的熟人甚至身边的伙伴,这就是狭小圈子导致的一种尴尬。
前几天,我男朋友在QQ上问我,你到底考虑得怎么样,已经决定了去上海生活吗?去了上海后发现那边生活节奏快压力大适应不了怎么办?
我回答说,大多数人都觉得大城市人多,从不缺人才,竞争大;小城市人少,稳定轻松,而我觉得其实小城市的竞争更大,因为小城市机会少。
小城市更看重资源,这个资源甚至不是一个人的,甚至是一个整个家族的。行业被垄断,当你没有任何社会资源的时候,你的努力在关系面前不堪一击。
在大城市,如果你有能力,工资低只会是一时的,但在小城市,可能是一世的。
当然,我也明白男朋友的意思,他担心着大城市的人情冷漠,担心着无法适应大城市的节奏。
最后,我说,我不害怕,因为我不是一个人。
再过几个月,数百万年轻人即将面临毕业,走上工作的岗位,到哪儿去发展,如何更好的陪伴父母,兼顾亲情的同时又能够兼顾事业。
马东问吴晓波,年轻人到底应该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吴晓波是这样回答的,现在网上有句话说,“大城市容不下肉体,小城市容不下灵魂”,但中国现在的机会慢慢在均衡化。
比如在很多年前,我们很多人都往北京、上海、深圳、沿海地区赶,但是你知道吗?在2016年全中国30岁以下年轻人进入最多的城市是哪个城市?武汉;全中国基础建设设施投资最多的城市是哪个城市?郑州;全中国奢侈品进入最多的城市是哪儿?成都。
所以中国中部地区开始崛起,所以大家不一定非往北上广深赶。
中国出现了很多的特色小镇,很多年轻的产业开始往那些劳动力成本比较低的、土地成本比较低的、政府比较有进取心的地方去,所以我们应该去到一些正在高速成长的区域和空间去,那么有些人仍然可以在北上广深获得发展的机会,但有些人可以到一些小城市、中等城市、中部地区去获得自己发展的机会。
小城市的安逸也好,大城市的忙碌也罢,最终追求的是个人的适应能力。
张佳伟《你能融入大城市生活吗》一书中写道:世界真的已经变得很大很大,大到容得下所有的他乡游子,容得下那些并没有融入当地文化,也可以好好生活下去的人们。
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是他乡游子。
而你真正应该选择的,应该是适合自己的,你能够接受的。
如果你个性鲜明、脑洞大开,如果你喜欢折腾、追求变化,如果你敢于挑战、相信自己,那么,你适合大城市。大城市的自由、变化、竞争、包容,都能让你享受其中。
如果你性格安静、按部就班,如果你活在当下、追求稳定,如果你不愿折腾、不喜变化,那么,你适合小城市。小城市的轻松、安逸、人情、传统,也能使你感到满足。
你选择的,其实就是一种归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