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讲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处在媒体爆炸、娱乐至死时代里的我们,该如何做出选择?
①
前天中午在学校食堂排队打饭,发现身边有个人一直盯着手机看,时不时还忍俊不禁的大笑。
我觉得很奇怪,乘打完饭转身的时候偷偷瞄了下他的手机屏幕,看他到底在看些啥,结果令我大吃一惊。
“某某明星又出轨,绿帽戴的悄无声息...”
无独有偶,公选课上,和我一排的有个男生,上课还没两分钟,就掏出了手机,戴上迷你蓝牙耳机开始看视频。
下课的时候我问他在干啥,他说刷抖音的小视频啊,“这课上的太无聊了,抖音上的美女比快手、美拍啥的多多了,你要不也下一个玩玩?”然后猥琐地朝我笑了笑。
我一阵无语,默默地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网络媒体的日益发达丰富了我们的生活,也在不停地窃夺了我们宝贵的注意力。
遨游在媒体的汪洋大海中,我们激动着、欢笑着、痛哭着。
触他人之所及;
看他人之所见;
闻他人之所听;
感他人之所悟。
然后呢?
②
1995年9月27日至10月1日,美国旧金山举行过一次会议,集合了全球500多位政治、经济精英,包括撒切尔、老布什、各大顶尖企业的董事长,等等。
会议的主题是什么呢?如何应对全球化。
会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会加剧贫富差距,会使财富集中在全球20%的人手上,而另外80%的人被「边缘化」。
那么,如何化解这80%的人和20%精英之间的冲突?如何消解这80%人口的多余精力和不满情绪,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当时的美国高级智囊布热津斯基认为,唯一的方法,是给这80%的人口,塞上一个「奶嘴」。让他们安于为他们量身订造的娱乐信息中,慢慢丧失热情、抗争欲望和思考的能力。
他说:「公众们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失去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最终他们会期望媒体为他们进行思考,并作出判断。」
这就是闻名遐迩的「Tittytainment」战略,由Titty(奶嘴)与 Entertainment(娱乐)合成,中文译为「奶头乐」(有点三俗的译法)。
「奶头乐」战略,具体是什么呢?
一是发展发泄性的产业。具体而言,包括色情业、赌博业,发展暴力型影视剧、游戏,集中报道无休止的口水战、纠纷冲突,等等,让大众将多余的精力发泄出来。
二是发展满足性的产业。包括报道连篇累牍的无聊琐事——娱乐圈新闻、明星花边、家长里短,发展廉价品牌,各种小恩小惠的活动,以及偶像剧、综艺等大众化娱乐产业,让大众沉溺于享乐和安逸中,从而丧失上进心和深度思考能力。
一言以蔽之,那些被边缘化的人,只需要给他们一口饭吃,一份工作,让他们有东西可看,便会沉浸在「快乐」之中,无心挑战现有的统治阶级。
这个战略成功了吗?
目前来看,挺成功的。
小A是我们学校的超级“农药君”,已经连续多个赛季稳坐王者宝座了。
小A的日常基本就是睡觉——在宿舍农药(王者荣耀)——吃饭(泡面)——去教室农药(如果有人叫他去教室打排位的话)
三年下来,小A逃了2/3的课,好在小A脑袋聪明,竟没挂一科,考前突击突击把所有课都过了,学校找他家长来学校好几次,然而小A还是继续做他的“英雄”,潇洒不减当年。
大四的时候,小A上了一个平台开直播打游戏,倒也在游戏圈打出了点名声,每天线上线下找他代打的人络绎不绝,更有创业游戏公司找他试玩某新开发游戏……
咋一看小A混的好像还不错,靠自己的兴趣爱好找到了自己的职业方向。
然而小A的故事毕竟是个例,数据显示,每天王者荣耀在线人数达上千万,多数人只是用游戏消磨他们自认为无聊的时光,用胜利时的欢呼雀跃和失败时的捶手顿足来填补内心对于生活的百无聊赖而已。
③
国画大师齐白石先生的成才经历能给我们很多启发。
齐白石20岁的时候,有一天在一个主顾家里干活,发现了一套《芥子园画谱》。《芥子园画谱》是一套非常经典的国画教科书。一个想学画的人看到一套画谱,就如同一个想学武的人看到了一套武功秘籍,如获至宝。可这套书是别人的,在当时有很稀少珍贵,他没法从别处得到。于是只能向书主借来,用薄竹纸覆在书页上,描红一般把原画一笔一笔勾画在竹纸上。就这样勾画了足有半年,画了16册,才悉数描完,然后把原书交还。接下来的五年,齐白石靠这套勾描来的《芥子园画谱》做木雕,并且闲时也反反复复将书拿出来临摹,勤学苦练,他画画的底子就这么打了下来。后来齐白石的画在当地出了名,引来名画家收他为徒。有了专业指导后,齐白石的画技更上一层楼,终于成了一代国画家。
发现一本好书,花半年时间抄下来,又花几年时间学这一本书,这是在信息匮乏时代的大背景下,一个求知若渴的年轻人所做的事。
而在今天,有几个人可以像齐白石那样去读书呢?
也许你会说现在是信息时代了,学国画网上视频、书籍多了去了,我干嘛非得的逮着一本书啃几年。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这样讲道:“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人们面前有着各样事物,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正在直登天堂;人们正在直下地狱。”
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收藏家”,美其名说在搜集海量资料,准备学习,但往往是一篇文章觉得好就点一下收藏,然后就不去管了,过了几个月又开始收藏其他的东西了。
如今的网络媒体让知识空前的碎片化,娱乐化,很多人不去看书,而喜欢在网上看看相关的段子、爆文,以为这样就可以代替自己系统的学习。这其实就是上文所讲了得了“奶头乐”的癌症。
④
那么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体,普通人应该如何选择呢?
首先,应该养成独立的深入思考问题的习惯。
在知识爆炸,信息指数更迭的时代,一个人的核心能力是保持冷静的深入思考能力。
我有一个同学,非常善于分析热点时事,每次时事政治课上老师就某一个热点问题提问时,我们很多人几乎都没有听说过,就算听过也是在新闻推送上大概浏览了一下,然后看了看网上的评论,就这样过去了。
而他却不一样,每次看到一个热点问题,他首先不会先看别人怎么评论的,避免先入为主,陷入别人观点的影响中,而是先通过官方网站发布的新闻尽可能详细客观地了解事实,同时查找事件发生之前与之关联的一系列事情,由此一步步对这个事件有全貌的了解并得出自己的看法,之后再去与网上的一些评论文章对比,看他们的观点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
“我自己基于事实和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和观点往往和网上的很多观点大相径庭,由此也越发坚定了我独立思考的决心。”他说
反观我们现在很多人,在网上不作调查,不去了解真相,仅仅把自己的观点建立在别人的观点之上,这不是好比建一栋空中楼阁吗?
网上的短文段子大都是作者自己有一定了系统性知识积累后通过总结归纳就某一知识领域进行的不连续输出。
这样的文章可读性强,但是读者所获得的知识永远是一个个游离的信息点,无法有效地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
“我们不能用媒体来代替我们自己思考,让媒体过分影响甚至代替我们的观点。”
第二,建立防火墙,保护自己的有限精力。
人是一个社会动物,不可能不接受新时代的事物,包括新媒体。但是我们要选择性地输入,不能用碎片化的知识点代替自己系统深入的学习,用网络上的段子和奇葩观点代替我们深入的独立思考。
乔治·莫舍(George Mosher)是哈佛商学院1963届毕业生,后来创立了国家商务家居公司,在毕业50年后,年逾古稀的他接受了哈佛校友会人士的访谈,在被问到给年轻人有何职业上的建议时,莫舍个毕生的经验总结成这样一句话:“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回避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到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特别是对那些教育背景一般、职业技能缺乏、拼爹无望、为人生前途迷茫焦虑的年轻人来说,在他们资源本就贫乏的条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自己不多的资源(时间、精力、金钱乃至勇气)聚拢起来,投注到做一件事情上。
第三,明确目标,精准选择有利媒体。
后来我跟小A聊天的时候,他跟我说,“我打游戏其实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我发现自己在游戏方面确实比较有天赋,而且现在游戏产业这么发达,我早就跟父母商量过以后要去游戏产业发展,平时除了打游戏,我还学习了游戏开发、运营推广等方面的知识。”
我不禁感叹成功从来都不是偶然的啊!
在经过深度思考,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后,要明确自己的长期和短期目标,并精准选择媒体帮助自己实现这些目标。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一个脑洞很大的人,不太擅长交际,常常一个人坐在某个角落里胡思乱想,我也喜欢静静的看着书本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常常被感动的痛哭流涕,生活中我乐意观察和思考。
深感大量乱而杂的信息和想法在脑海里碰撞的痛苦,我也因此经常失眠。
于是,我想尝试着通过文字来梳理我的想法,让那些在脑海中肆意漂流的信息点有组织地呈现出来和大家分享。
于是我选择了简书这个写作平台,订阅了有关写作的公众号和相关课程,关注知乎、微博、简书上的一些大V们,跟他们学习经验……
通过深度思考,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精心选择能够提升自己、有价值的媒体,才是这个信息爆炸的新时代年轻人科学的媒体观。
思考题: 找一个相对大块的时间,可以是一个无人打扰的周末,也可以是一个人坐在公车上转悠,深入灵魂地思考自己与媒体的关系——你是谁?你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你是被媒体操控还是在利用媒体?怎样用媒体更好地表达自己?希望大家思考这几个小问题,相信认真思考之后,你会有所收获。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
(如果觉得果子味道不错,请点亮下方的心心❤❤哦,让更多的人找到老猪的人参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