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了王思思老师的《跨学科视野下的自然笔记》一课,我觉得这一课给我震撼比较大。
最近几年,都在倡导学科整合,但是真正能做到的时候很少,除教学综合实践板块外,其他时候还是学科本位的时候占绝对主导,王老师给我们展示的《蚕宝宝》,从问题的提出、到引领孩子观察、探索、实验,在学习任务单的引领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把语文学科、美术学科、科学学科自然融合在一起。
这样的尝试已经在王老师的学校不止一次,学生们以往的学习成果也成为了新一批孩子的学习资源,他们走在了我们的前列。我们从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在倡导学科整合,他们的做法可以成为我们学习的典范。
从孩子们最后制作的黏土动画的拍摄,我们看到了可喜的成果。
大概念下的夸学科课程,对老师的素质也提出来更高的要求。国外可能一个老师要把所有的科目全包揽了,这样的确方便综合设计课程,可是不适合我们目前的教学实际。
我们分科课程的设置,让每个老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了解的更深入,但是对其他学科的掌握就相对薄弱,这样的综合跨学科课程,老师也需要合作。这样实施起来,在时间和空间上可能都会有一定的难度。但是这节课带给我们的思考,让我们看到这样设计课程的价值,值得我们去克服困难,因为我们教育者所做的一起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很显然,这种跨学科课程的设计能更好的发展孩子的素养与能力。
在这节课中,让我意识到了跨学科课程设计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能更优化孩子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在技术支持下,传统的教学模式被打破,获得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在这样的课程中占据了主流。孩子的综合能力提升落到了实处。
在这节课中,除了认识到跨学科课程的优势之外,我还有一些小小的收获。例如思维导图的设计。王老师推荐了一些软件,我尝试使用了XMind,利用手机简单设计了《小蝌蚪找妈妈》一课的跨学科综合课程,感受到了软件的编辑的便捷。
八月伊始,我们的兴成长也进入到了中期,每周一课的课程都让我充满惊喜和期待。
岁月静好,然我们不能静待,不负时光,学练结合,方能不负“兴成长”。加油,亲爱的伙伴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