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时候好像听老师说过:毕业了还记得回去看看的大多都是挨老师吵多的“差学生”,“没良心”的大多是被老师表扬的“好学生”。
我算是个“没良心”的。
从小学开始,我遇到了很多好老师,除了答疑解惑传授知识,他们还挖掘了我的潜力,培养了我的兴趣,建立了我的自信心。
6岁入学,懵懂无知,放学在校园疯跑,被一男老师叫到办公室,和蔼可亲地询问我要不要参加小乐队,另一女老师也争着询问,问我要不要加入舞蹈队。我那时竟然知道“缓冲”,说是回家跟家长商量商量明天再说。
回家商量没已经忘记,但小时的小心思还清清楚楚记得。那时候能学乐器的很少,学琴的同学都很让人羡慕,而且我还特别好奇,觉得把乐器演奏成曲子真是太厉害了。
如此,小学五年的课余时间都交给了那位我人生乐理、节奏、旋律的第一位启蒙老师许集体,这也是我能记得的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师名字中的一个。
初中时候,学校没有组织乐队,荒废了“技艺”,也没了引人注目的“光环”,大家重新在一个起跑线上,有点失落被老师“忽略”。我的班主任是英语老师,严厉又温和的女老师,她叫魏素兰。一次,学校组织朗读比赛,魏老师让每个人都做准备,然后一个组一个组选,我被她“看上”。记得她专门把我叫到办公室,听我朗读,给我纠正语气语调,跟我说一些鼓励的话。比赛跟高中一起,我最后一个出场,题目是《我愿》,得了第一名。从此我知道,我有天赋的好嗓子,有天赋驾驭声音的能力,而朗读也成了我的爱好。
上到高中,偏科严重,语文在年级没下过前三,而数学成绩在全年级也可以倒数。高二分科,我这样子,自然要学文科,而我除了语文拔尖,其他功课仅算是良好。一日语文课,语文老师于丽霞布置分角色朗读课文《雷雨》片段,我的角色是侍萍。我演绎的应该很到位,声情并茂,课堂上气氛凝重,好像大家都沉浸在剧情当中。课后于老师跟我谈心,建议我考中戏,走艺术生,那是我第一次听说可以因为朗读而有学校上,第一次知道还有艺术生。只是我并没有把老师的“点拨”建议放在心上,没有走上一条艺术之路。
写文章也是那时候开始热爱。每周两节的作文题是我最“放飞自我”的时候,一节课完成,一节课“自嗨”。我写作文不打草稿,只列提纲,大框架构思好,然后信笔而去、一气呵成。我的作文很少做范文,但是一直被老师欣赏。可能是有性格、想象力丰富,我还通过选拔成为了校“腾飞文学社”的社长。这些经历奠定了我的文字信心和热情,一直到现在,我还是特别喜欢写东西,码字也成为我最爱好的爱好。
遇到一个好老师是何其幸福的一件事。幼小心灵对于真善美的认知,对于自己的认知,对于美好的认知,老师起到的启蒙、启发、启迪作用何其大。
庆幸自己在小的时候、成长的初期遇到了他们,让我发现了自己那么多美好的一面,鼓励自己始终要像花一样努力绽放。
这师恩终是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