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这个题目,我想到的是得之我幸,失之我命,非常朴素的得失观念,某种意义上可能是一种对现实的妥协,但总体而言还是在得失这个框架里思考,还是不免有些小家子气。
得失,名词,基本含义是指得到和失去。也指成功和失败,或者利弊,此时意思相当于好处和坏处。
和菜头老师给了一个新的思考路径:不要以得失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这不是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因为人们通常的做法是先判断得失,知道损益,知道成败,知道利弊,然后才去行动。
如果一直按照得失之心去行动的话,我们会纠结自己付出的没有得到的多,这样眼光就永远在那点得失之间,失去了对工作的好奇心,然后也快乐不起来。就像之前不知道在哪里看的一篇文章说,如果一家公司一年的收入比另一家高5万,但是不是你喜欢的,也不会有很多的发展;另一家相对而言除了工资低以外,会让你快乐很多,其实这就是给自己的情绪和未来作价,我们更多人都是选择了多5万工资的公司,而不是让自己快乐的公司,为什么呢?也是得失之心,而且单纯是财务上的。
只有在我们失去一些更重要的东西后才会领悟过来,比如我的同学,因为在公司里不快乐抑郁生了病,才发现钱的作用没有想象的大;或者我们在悲叹时间的失去后才发现原来我想要的是亲情、友情或者个人价值的体现。
所以在我们想进入一个行业的时候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而不仅仅只是考虑我能得到什么?问些什么呢?
1、我为什么要进入这个行业?
2、进入这个行业后我能干什么?
3、这个行业能养活我自己吗?
这3个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个问题,为什么?是主动的我喜欢,我擅长,被需要?还是说被动的随大流?不同的回答后期的影响都是不一样的,会直接造成不同的行为反应。
为什么这简单的三个字,就不仅仅是得失的考虑了,更多的是对自己的追问,为什么是我,为什么我能做,为什么我不能做,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克制自己思考得失的冲动,而是去认真思考一下,这样一番思考下来,我们会发现有完全不一样的视角。而且这样金钱的诱惑也变得小了很多,毕竟,只要想一想为什么是我?为什么一定要做这样的问题后我们大部分人都会冷静下来,去思考整个自己的生态。
因为这两个问题如果我们回答不上来,就直接否定了自己某方面的能力,虽然让人悲伤,但是也避免了让自己浪费时间和精力金钱,明知道失败的事情就不会去做了。怕的就是认识不到自己的边界,然后去赌,然后最后的结局很惨。
如果能一早越过得与失的思考方式,直接问出最核心的问题,那么人可以少受很多诱惑,更早清楚地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