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3(2017.11.29)一日小理论:其实我在板书时,一直在考虑:“下面怎么办呢?”不管是在面对黑板时,还是在回头看学生时,都在边考虑怎样推进教学,边倾听下一个学生的发言。由于经常在考虑“下一步怎么办?”因此,我只想听到学生的意见和自己的考虑是一致的。——p26
“正中下怀”式的讨论,正是我们在传统课堂上期待的。“下一步该怎么办”的焦虑感觉,我真是太理解了。
“我们班的学生,发言太不积极了。”
“我们班的学生,发言一点质量都没有。这么简单的问题竟然总是不着边际地回答。课,真心上不来。”
“我已经讲过讲了,反正我们班的孩子一点不会听,讲过还是做错。”
这样的感慨,似乎每天都能听到。大多数人,包括我,会去责怪学生的“听讲状态”、怀疑学生的“智力水平”。却很少会去反思自己的“倾听方式”或“身体姿态”。
的确,回望自己的课堂,我的思维也往往会停留在“下一步怎么办”,然后,当我正在面临“这一步”的时候,期待学生快些走到我想要的答案。不断地傻傻地追求“我要的是葫芦”的状态。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盘古开天地》,好吧,从改变“下一步怎么办”开始。我就设计了两个“思维球”。一是讨论世界是怎么来的。二是反馈自己的预习情况。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个超级超级巨大的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怎么来的?
我观察了我身边的小s和小w。
小w:我觉得世界是盘古开天地来的。他把天地剖成两半,然后就有了我们这个世界。
小s:你是神话故事看来的吧。我从电视上看来,好像不是这样的,是宇宙大爆炸形成的。 小w:不会吧,那宇宙哪里来的?
小s :宇宙?那我还没想过。我不知道呢。你知道吗?
小w :我也不知道。那我说的不一定是错的,说不定就是盘古开天地来的呢?
后来,我们围绕着这个话题大家开始聊天,很多人都谈到了“盘古开天地”。后来,又形成了一个新的问题,盘古到底是怎么来的?一个小男生提出来,他说世界是宇宙大爆炸来的,根本没有盘古什么事儿,就不必要讨论盘古到底是怎么来的。一个女生突然之间想到,站起来说她从一本书上看到,宇宙就像一个鸡蛋,盘古就是鸡蛋里面原本存在的一个巨人。一个女生马上补充说,有道理,盘古不会就是蛋黄吧!然后等他睡了108000年就破壳而出,鸡蛋变成小鸡了,他就创造了万物。围绕这个“问题球”,我们没有停下的意思,一个个新的问题,一次次新的推论。后来大家发现世界怎么来的,现在有两个观点,一是宇宙大爆炸,二是盘古开天地。有同学表示,现在还不知道到底怎么来的,很期待能解开这个神秘的面纱。
我问:“假如今天回家把这个巨大的问题问你的爷爷奶奶,一般会告诉你哪个答案。”大家都认为会是“盘古说”,说这个故事流传千年,很多人都知道,这是中国的神话传说故事。
好,我就顺势讲了这个故事,让同伴也互相讲讲故事,反馈自己的预学。下面是小s和小w的互相讲了故事后的学习过程:
小s:听了这个故事,你有没有不懂的地方?我有一个问题不明白。就是“四极”是什么意思?
小w:我也不知道呢。看看词语手册。(两个人拿出词语手册,发现没有解释,有点失望。小w开始轻轻读那个句子)我知道了,是不是方向的意思啊,你看,前面说“东西南北”跟方向有关的。你说呢?
小s:嗯,好像是的呢!但是,为什么不说“四方”,要说“四极”,有什么差别?
小w:我说不清,打个问号吧,等下问大家。你还有什么不懂?
小s:除了这个,我好像没有了。你呢?
小w:我还有一个地方,这里说,盘古开天地后,每天天升高一丈,地下沉一丈。一丈是多少?为什么不用我们都知道的一米,一厘米这样熟悉的单位来讲呢?
小s:这个我也说不来,那我也打个问号。看看词语手册,一丈有多高呢?(两个人一查,发现有,一丈等于3.3333米)我知道了,丈有那么高,如果用厘米的话,天地就合拢了,丈说明分开得有点快。
小w:嗯,好像对的,一厘米的话估计一天过去就合拢了。盘古就前功尽弃了。(两人为自己的发现暗暗得意)
从两个人的交流中,我发现他们就像在下课的时候一起聊天解决问题。根本不存在发表能力和表现力欠缺的问题。想起一年前,小s是个让人头疼的课堂走神者,咬手指,咬胸卡,玩尺子……课堂上几乎看不到他的眼神。小w是个不善于跟人交流的小姑娘,她很顾及自己的面子,别人给她提出意见,他总是不肯接纳,学习往往不欢而散。甚至同桌家长曾提出要给孩子换个同桌,说她太不会合作。
今天的交流,让我感受到了同伴协同的力量和希望!我,还有必要焦虑“下一步该怎么办”吗?滚蛋吧,“下一步该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