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七十七章解读。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
前一章讲,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的道理,因为强大的会死的快,柔弱的会活的久。为什么会这样呢,这背后的道理又是什么呢?本章就是要回答这个问题的。
弓由弓弦和弓背两部分组成,把弓弦安在弓背上,就是张弓。弓背比弓弦长很多,要把弓弦安在弓背上,就得使弓背弯曲才行。
张弓的过程中,要把上面高的一端往下按,把下面低的一端往上举,这样才可以把弓弦安到弓背上。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天之道,繟然而善谋,高者抑之,下者举之,这就是它善谋的地方之一。
如果没有这种均衡机制,那么强大的可以一直无限强大下去,天地所有的资源,都要被它聚集过去。理论上,它可以长的和天地一样大。
这样说有点抽象。我们来以自己的身体举例说明,就更容易理解了。如果我们身上的某个细胞,可以无限强大下去,那么这个细胞最后,就可以长的跟整个人一样大。最后这个人,就变成了一个单细胞生物。
于是,人就不能再存活下去了。我们的身体,是细胞们的宇宙,天地也是如此,万物也只不过都是宇宙的细胞。人之所以能体现为一个生命而活着,宇宙之所以能够体现为一个大生命体而活着,就在于它们的下层细胞,无穷多的细胞们的分工配合,才组成了更大级别的生命。
我们身体的细胞,它们本身也是一个宇宙。细胞内部的结构,同样就和人体组织,宇宙的天体组织,一样的复杂。只是尺度大小不同。当然了,我们所处的宇宙,在比它更高级别的大生命里,它也只是一个细胞。
对于高等级别生命而言,低等级的生命体,不可以因为失去均衡,出现系统性的紊乱,这样会造成更高级别生命的病态。所以,在设定上,一个细胞独大的状况,它是不被允许的。
人类社会也是如此,国家的生命,是有无数的人组成的,一个人太多,而其他人都太少,那么这个国家作为高级别生命,就会灭亡。
这背后,是阴阳变化在起作用。阳气到了极点,强大到了极点,阴气就开始出现了,转向衰落死亡的另半边。阐述万物生死循环的模型,就是洛书。
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下到处都是草怎么办呢,那就弄些羊来吃草。天下到处都是羊怎么办呢,那就弄些狮子来吃羊。天下到处都是狮子怎么办呢,那就弄些人来猎杀狮子。天下到处都是人怎么办呢,那就让人去杀死人,用战争,用疾病,用瘟疫去杀死他们。这就是自然均衡法则。
天地的任何演化,都是善应而善谋的结果,它们没有任何的多余,也没有任何的浪费。
人类强大至此,想和天道竞赛,其实是不自量力。随便演化出来一些什么超级病毒,人类的一切“科学”和“智慧”都不堪一击。其实,人类正处在地球第六次生物大灭绝的开端处。
第六次生物大灭绝,在速度上,可能会远远快于地球上的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人类只是细胞,不应该老想着自己要强大,要吞噬一切。这对上层更高级别的生命来说,一个细胞存在这样的思想,是十分危险的。所以,要消灭这个大细胞,来均给更多不足的细胞们。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历史上,那么多的朝代更替,那么多的流民暴动,那么多的农民起义,为什么?都是天道的自然均衡法则在起作用。
在农业文明社会,土地兼并会造成少数人有余,而多数人不足,土地兼并,是农业文明社会,一切革命的总根源。
在工业文明社会,资本兼并,会造成少数人有余,而多数人不足。资本取代了土地,成为生产要素。资本兼并,是工业文明社会,一切革命的总根源。
在信息文明社会,金融兼并,会造成少数人有余,而多数人不足。资本资产化,资产金融化,金融资本取代了要素资本,成为社会经济的主导要素。金融兼并,讲会是未来,一切革命的总根源。
过多的兼并,就会造成有余。有余者,要么自我崩溃,要么是别人把它推翻而导致崩溃。以为兼并,不符合天道。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所以,天道贵均,贵公,贵大,贵同。以天观之,人无贵贱高下。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天道的运动,是生在行进。人道的运动,是死在行进。所以天道贵柔,人道贵强。
人道贵强,就会本能的进行兼并,损不足奉有余。天生万物,初始设定,人都是一样的人,而到了人类社会,一部分人成了高贵的人,一部分人成了卑贱的人。有余者高贵,不足者卑贱。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轰轰烈烈的兼并运动,正在把一个国家,推向灭亡。怎么才能力挽狂澜,把国家拉出覆亡的险境呢,老子认为,要行天道。
穷者独善其身,达者兼济天下,这个思想的源头,就来自道德经。
人为什么富贵了,发达了,要兼济天下呢,这背后的驱使力量是什么呢,它的驱使力,就是天道。因为天道贵均。道者贵天,以行天道,所以才能以有余奉天下。
而作为天下之王的圣人呢,其用天下而有余,以有余而济天下,所以天下自均。可怕的社会兼并运动被消除了,国家的覆亡危险,也解除了。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道德经中,多处讲到圣人有为和无为,那到底圣人是要有为呢,还是要无为呢?这里要说明一下。
圣人之为,是行天道而为。圣人之无为,是不行人道而为。
所以,圣人行天道,用天下,而不恃身自贵。国家治理好了,天下太平,也不以有功者自居而处百姓之上。
其不欲见贤,圣人行天道,不行人之道。所以,圣人不会以人道根据有余不足来标划出来的贵贱高下来自持功名。虽贵为天下主,而不自持据有天下,以天道辅万物自然而不敢为,功成而不自贵。
中国的文化,自始至终,核心就在于一个道。为什么中国文明是永恒传承的文明,唯天之道使然。
附:《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歟?
高者抑之,下者举之;
有餘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餘。
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除特别注明外,本站所有文章均为至道学宫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来
https://mp.weixin.qq.com/s/JEObOyaQExy3Ed9sZ0vYX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