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所生活的小城,最大特点就是多山,用“出门见山、举目皆山”来描述并不为过。山高路远造成了人们生活上很多不便,幸而这里的山是极秀美的,山上郁郁葱葱、林木茂密,常让人不由得联想起古人们归隐山林、修身养性之类的事情。
和小城最亲近的是东西向被唤作“安垭”与“黑虎”的两座山,整个城均匀分布在两山脚下,中间仅隔着一条并不宽阔的河。两座山就象摇篮一样环抱着小城,人们赋予了它们宠物般的名字,其实与其说山是人的宠物,倒不如说生活在这里的人是山的宠物。由于没有大的工业污染、加之退耕还林等政策性原因,小城的生态环境保护的极好,每天都可以听到鸟儿们的歌声,夏日的傍晚还有青蛙乐团的大合唱,到林子里走一走,常能看到上蹿下跳松鼠之类的小动物,当然还有许多特别的植物,据说本县盛产很多中药材及有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虽然我并不认得,但我能感受到植被茂密所带来的清新空气和美丽景致,这些或者都是山对于人的宠爱。
对于县城内的两座山,有人从林业经济的角度评价说没什么用材林,不如境内其他一些山更有价值,但我仍喜欢它们那四季分明的颜色,充满了自然的生趣。庄子说过“无用之用是为大用。”无用之用使得山上的植物们保全了自己,也为这里的人们创造了一个优美和谐的生活环境——也许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用”。
(二)
我最喜欢小城的夏天,放眼望去满目青葱,有新鲜的蔬菜瓜果、有清凉的冰激凌、有五颜六色的遮阳伞和五颜六色的美丽衣裙,它们让我想起一种叫做“青春”的东西,在夏天里如此旗帜鲜明地尽情绽放,让整个小城变得热情洋溢、活力十足。
夏日里小城的天气,有时象一个没学会掩饰自己的孩子,刚刚还是蓝天白云,转眼就可能大雨滂沱,晴得鲜明、雨的痛快,雨后的天空常能看见彩虹,我猜想它大约是天空奖励给小城的一件玩具,干净纯粹、色彩分明,而且绝不会有第二件仿制品。
小城里的河,曾是我少年时的天堂,每次放暑假,不下雨的时候我们总是三五成群经常泡在河里,河水清凉而透明,脚伸进水里不一会儿,就总有些好奇的鱼儿在腿边啄来啄去,让人痒痒的直想笑。游累了我们会坐在岸边的石头上,一边看天上的流云飘忽不定、一边聊着女孩们的小小心事。青涩的年纪,就在那些蓝天白云的日子里悄悄流过。
如今的小城,新修了很多路、很多楼房、也发生了很多变迁,但小城的夏天,依然和以前一样新鲜、热烈、我行我素——有明朗的晴、也有暴烈的雨,有缤纷的女孩、也有老巷子里摇着蒲扇的悠闲时光。
只是不知现在的孩子们,又拥有着怎样的成长岁月,我想应该更加多姿多彩吧?不一样的时代,天空还是一样的、快乐大约也是一样的。
(三)
小城的生活节奏,就象一部老旧的钟表,感觉总比别的地方慢半拍。这里没有喧嚣的街、也少见行色匆匆的人,人们大多互相熟悉,因熟悉而真实,也因熟悉而平淡,好比去参加一个化妆舞会,本以为会发现许多不同的新鲜造型、却没想到一进门就彼此叫出了名字,感觉毫无悬念。于是人们习惯于按部就班、平静舒缓的日子,既无惊险、亦无奇遇,踏实得如同脚下的大地一般。
小城虽小,但也算得“五脏俱全”,有着不少城市文化的翻版——尽管大多象廉价的仿真首饰一样并不地道,但终究还是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些许新鲜空气。这里常有五花八门的流动剧团、马戏团前来演出,他们夸张而煽情地在小城里招摇着,或锣鼓或喇叭地制造着热闹而乡气的城镇娱乐,为小城涂抹出一张俗气又可爱的喜剧色彩的脸。
也许是因为生活单调而又时间充裕,小城的人们喜欢在饮食上花费大量心思,即使普通的家常饭也要做出不少花样来,绝不象许多都市人一样在吃饭这件事上敷衍了事。小城的夜市通常会开到很晚,人们流连于小吃摊或火锅店的时间总是特别多些,这时候吃已不仅仅是吃,也是人们沟通和交际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火锅的辛辣里、在微凉的夜风中,小城的一天又划上了一个平静的句号。
如果每个城市都象一副画儿的话,那么大都市就好比油画,流光溢彩、活色生香,骄傲而张扬;而小城就象铅笔的素描,单调平实却也不失质朴的韵致。小城有天赋的美,也有天生的偏远,交通不便导致了发展的滞缓,在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物质年代,小城的生活时常显得有些苍白,缺乏人们所期待的精彩。所幸小城始终是一座年轻鲜活、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城,它一直在改变着、成长着,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总有一天,美丽与富饶都会成为小城的骄傲,或许这天已为时不远。
这就是我熟悉的小城,山花烂漫或绿树清泉都美得那么自然,它有着与许多县城一样寻常的名字,它还有一个不寻常的名字——叫做家乡。
小小的城、小小的景、小小的韵味温暖而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