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鄙视链"这个词的时候,是在高中。那时候看的是南方都市报上一份关于鄙视链的分析报道:生活中,看英剧的嘲笑看韩剧的;穿H&M的看不起穿美特斯帮威的,诸如此类,根据自己的品味,将自己划分在某一层圈子里,同时鄙视下一层"品味不好的人",借此来产生优越感。
1
朋友小C,在她刚进入大学的时候,也曾带着鄙视链生活。
她说:你看,舍友A怎么可以沉迷于逛淘宝这么无聊的网站,一刷能刷一整天?难道她不能跟我一样看看豆瓣提升下自己的B格,或者刷知乎也成,那里的大神真的是一抓一大把好嘛。
舍友B更不用说,看的电视剧都是不过脑子的霸道总裁傻白甜港剧韩剧,我看的美剧有梗有文化有纯正的美式发音,随随便便都能秒过韩剧啊,她怎么不感兴趣?
舍友D简直了,音乐播放列单里除了国产歌就是韩语歌还听得这么起劲,我私藏了几百首小众英文歌,范儿一下就上来了。
她甚至天真地开始"同情"起舍友来:有时真想"拉舍友们一把",带她们走向高大上的生活品位圈中去。
可是后来,她慢慢地,才发现之前的想法如此愚蠢。
其实无论是刷淘宝豆瓣知乎,看港剧韩剧美剧,听国产歌韩语歌英文歌,本质上都是在消费别人的精神成果,都是在消遣时间。
这样一轮消费下来,谁也没比谁高尚到哪儿去。太阳照常升起,第二天大家都是整整齐齐地去上课。谁也不会因为你看的剧是美剧,就对你另眼相看高两分。
大家都一样没有变化,有什么所谓的鄙视链存在?
况且品味不同,并不能阻止她们一起开开心心地做舍友,不同的人生活在一起,碰触的思维火花也是生活趣事中的一部分,不是吗?
2
我并不是想说"那么大家都不要提升自己的品味了",恰恰相反,良好的品位最能促成优质产品的诞生。但我们,真的没有权利去批评甚至是鄙视别人的品味。最重要的是,这并不能证明你成功与否。真正能评判的,是你在消费之后,凭借自己的能力,所产生的价值究竟有多少?
不要小看总看傻白甜言情剧的那位她,说不定她在默默积攒着素材,编写出下一本爆红言情剧本来。
隔壁一天到晚在追星在聊八卦的小妹妹,指不定哪天就靠着掌握各类明星路数的技巧,跑去自家爱豆公司去正经地实习。
把自己曾经的消费,认认真真地去转化为生产力,才是我们需要追逐的事。
现在的我,在把曾经看过的书,见过的人和事,一点点地转化为文章。虽然自知文笔很烂,但好歹也算是有了开头,努力地去学习。不得不承认,其实每一个写东西的人,都或多或少是希望自己的文字能够出版的。希望自己能坚持写到文字出版的那一天,许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