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風雨綫 时间/ 2016年12月19日
实际上,爸爸是个农民,准确说来是个典型的“农民工”,而我,准确说来,初中以前,尤其是四年级至六年级时,是个“半留守儿童”(妈妈在家,隔一年两年的,爸爸也会回家过年)。上了初中,俨然是个“留校少年”,因为学校离家远,一般逢“五一”“国庆”“寒暑假”等大假日才回家,不过初三以前,妈妈在家,回家也是有依靠的。初三以后,我就正式成为“留守少年”了,最长的时候,应该有三年没跟父母过年……
聚少离多,说到家庭教育该是个笑人的话题。然而,说到爸爸对我的教育,不由得想到一个字“好”,具体说来就是“对我好,放心大胆使劲儿对我好”。或许,你会说,谁的爸爸不是对孩子好呢?不过,他不太一样……
—1—不吵不骂不打
他不同于我们村里其他爸爸的教育方式,在我四五岁记事之初,就微微显露出来了。因此,我的记忆里没被他打过,连怒骂几乎也没有,在我面前,从来都是温柔的老爸,其实,他性子急,有时候脾气是很火爆的,不过,对我,总是温柔以待。别人爸爸爱吵骂孩子,有时动手打孩子,然而他不吵不骂也不打,不过,嘴皮子很厉害,说道理很在行,有时候犯错后,以为会被收拾,结果道理说完以后就算搁浅了,搞得我超级不好意思,不敢再犯。
唯一一次大动肝火,是小学三年级在村小读书时,上午下过雨,下午太阳微微探出了头,田里的油菜花依然挂满了水珠,放学回家,平时都是从田埂上抄近路,结果,那天不凑巧,被弯道上的老爸看见了,隔老远,他喝止了我,我看了他两眼,估计当时,觉得他隔得远,并且我都走了三分之一了,倒回去划不来,于是,装作听不见,加快脚步,冲出去了,书包、衣服和鞋子都湿了。后来,在他的怒火下,回到家,这次,我特别犟,就是不认错,或许有惯例在前,认为说完就没事了。结果,这次,他拉我到靠近地坝的石头(神条石,方言词汇)上,让我跪着,还说不准吃饭。后来,隔壁大伯来拉我,我死犟,不起来,拽都拽不起来,饭也不去吃……
后来,至于我怎么收场的,我忘了,不过那油菜花和那天的太阳却永远记住了,也真正感受到,老爸,也是有脾气的。不过,估计他惩罚我,不是父亲权威作祟,而是我懒,懒得多走一段路,懒得要拿书包、衣服、鞋子来买单。
—2—关于钱的问题
其实,关于“钱”的教育,得从我正式成为“留守少年”说起,那个时候,对我们初中生来说,手机是鲜有的,只有个别同学有小灵通,银行卡一般是我们这类少数离家远住校的同学才有。我的同学,父母一般是一个周打一次生活费,我爸爸是一个月一次,说自己安排这个月的生活,还一再强调身上要留够100元,对我们初中生来说,哪敢呀,怕放不好,弄丢。最初,一个初中生,一下子管理一个月的生活费,还真有点应付不来,不晓得怎么回事,后来就慢慢无师自通了。
到了高中以及后来上大学,那几年,从来都是开学初打学费时,一学期的花费包干,自己盘算,不过,会告诉我期末时不够了他来补给,多了留到后面用,那些年里,也没让他补过,高中时,有时候还能给玩得好的救救急,本来家里没钱,我好像也没缺钱。
后来高中毕业时,卡里剩了点小钱,第一次有自己的私房钱的感觉,真是相当不错的。临近大学毕业时,由于平时有奖学金、助学金、勤工俭学金等帮衬,每学期老爸也有按时到账,最后,剩了将近四千,后来花在了考研和毕业旅行上,找工作时,也就只有让爸爸买单了。
—3—关于他的行事风格
实际上,他是个行动派,扫地、拖地以及叠被子,这类的小事儿,他也是常常做的,并且是坚持做,他都带了头,我们怎么好意思不做呢。
他是个手脚麻利的人,做事不喜欢拖拖拉拉,一个劲儿办完办满意后再好好歇息。
他有点追求完美,留了遗憾要念叨很久,尤其是和我们相关的事儿。
他是个心思缜密的人。犹记得,那次,在西湖,他专门找了车送我们去玩,因为是打电话约的,大家全凭信任互相不认识,那时,我才读高中,下完车,什么电话号码、车牌号都没记,就和妹妹走了。给上班老爸打电话,他一问,我什么都不知道,他没有批评我,说他负责去联系。从此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出门在外,多留个“心眼”。
他太爱打抱不平,在家里五兄弟中,他是最容易得罪人的,见不得其他人有做得不恰当之处,有时老爱管一管;又是个最重兄弟情义的人,气头上,犟拐拐,回去,老是左思右想,找了各种理由,各种台阶,又好了。
关于他不吵不骂不打人,后来,闲聊时,他提到过,吵骂是我奶奶的一贯作风,听起来不安逸;不打人,是因为爷爷以前一耳光伤害了他,那一耳光太用力,让他飞出去特别远,并且撞到了猪食桶上,左耳受到了伤害,因此,他绝不能武力在我身上解决问题。
—4—关于我读书
幼儿园时,他那句“好好读书,无论我多穷,都要送你读”,如今,仍然时时浮现在我脑海,或许,也有当年的原因吧,作为家里五兄弟中学习最好的他,留下的遗憾。其实,他书读得不多,教育学懂得更是屈指可数了,是活生生的现实,给了他生动的一课。
其实,初二至高一那一段时间,我的学习成绩跌到了谷底,他,没有骂,没有吵,更没有打,一次次鼓励,鼓励,不计后果地相信我,我都不知道,他哪来的勇气和信念?后来,所幸,我也算是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去了边远的石河子。某次,闲聊,才知,当时,他气定神闲、淡定无比地鼓励我时,背地里忧虑着要不要搞个副业,以防我到时候受打击,不过,后来,他还是一如既往地选择相信和鼓励……
到了后来,大学临近毕业时,我说我要考研试试,理由是读书没读够,从那天起,他比我还关注,我沮丧时,他总说:“不到最后,谁都说不清楚。不怕,怕什么呢?还有我……”虽然,最终考试成绩不理想,不过,他给予的支持是最大的温暖。
如今,上班后,他倒劝我少看点书了,主要是知道我是夜猫子,不愿意我因看书而过多的熬夜,毕竟,健康和生命是透支不得的,我也理解。我也暗暗告诉自己:少熬夜,争取不熬夜,争取23:30睡着!
—5—关于所有父母都忧虑的子女的终生大事
今年八月,有天提到结婚的话题,想到同事被催婚,加之去年春节,比我小的表弟结婚了,周围的亲戚也有追问的,还怕他们催问来着,于是,我也不转弯抹角,直接说“我最近两年是不想结婚的,还有没完成的事,不想……”。老爸来了句“先做自己的事,婚姻大事开不得玩笑,一辈子的事儿,急不得……”听完,我接道:“老爸,你不催我呀,你不怕我到时候嫁不出去么?”其实,我这话问得略略有点欠揍,结果,他说道:“催,催才是莽(方言词汇,傻)滴个,这种事,急得么?再说,杭州那边,人家三十几岁才结婚都有。你各人把想做的事儿做了来……”
听完,真的很感动,因为听到太多太多被催的人,被催的故事,也被朋友关心着催着,虽然都理解是好心好意,不过,感觉,有时候越催越逆反吧……
说不定,他的心里也是着急的,毕竟,中国父母固有的思维,子女结婚了才稍微真正有完成重任的感觉。不过,在满足他的愿望之前,他先顾及了我的感受。
这便是我的爸爸,不懂教育学,也不懂心理学,不过,妹妹和我,一个都没教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