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一个预习模式,最近的计划或许会多少有些改动,因为最近要准备的东西比较多,以前一课一见解,现在会把内容进行整合,将知识汇总,然后可能出现一周一篇或者两篇的经济学见解。我想这也许是构建框架的一个过程。
今天的内容主要是对本周将要学习的五篇内容的一个预习吧,分别来阐述一下自己观点。
机场旁边的民宅,成天收到飞机轰鸣声骚扰,居民是否应该要求机场做出赔偿?
答:把这个问题定位在自己的身上,试想一下,如果自己家就住在飞机场旁边,每天经历着轰鸣声,是不是很痛苦呢?我们当然是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的,我们也许会破口大骂或者说集体出动将飞机场告上法庭,让法官做出裁判。看吧,这是我们普通人的心态。那么站在法官的角度,法官们该怎么评判呢?前期我在学习的过程中已经意识到了一个观点:谁避免的意外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越大。从这样的一个场景来看,显然是居民的选择成本更低,也就是在这场官司中,居民的责任是最大的。为什么?首先,如果飞机场因为对周围居民的生活造成了干扰,他们就此停运,那么最终结果就是出行人员不会无法出行。因为人员无法出行,这里面也许会错失一个重大项目或者一个重要客户,有的甚至关系着公司的生死存亡,再或者有关生命。抛下这些因素,因为停运,即将面临的是什么?机场没有收入来源,员工面临离职失业?这所有的成本加起来,是无法想象得到的。如果居民选择搬离此处呢?这样的成本是不是降到最小呢?那么身为法官该如何做出评判呢?
私有产权应该得到绝对尊重,私人领地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这个观点对不对?
答:我们第一反应当然是对的,谁都希望留有自己私有空间,谁都想保护自己私有权,自己的身份信息藏得很严实,也想要外界对自己的私密信息进行绝对的保护。否则一言不合就翻脸。但是我们也同样知道一个道理。谁能够把资源用的更好,资源就应该落在谁的手上。对啊,谁用的好就归谁。就好比我们前期看到的,kindle阅读器中的数据产权问题,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所感所想随时进行笔记,我们觉得kindle是自己花钱买的,书籍也是自己花钱买的,笔记更是自己的东西,所以这些东西都应该归自己所有,不能外传。这是我的东西,这些数据都应该是我的才对呢,我就是有这番占有欲。也许这些数据对我们本身是有很大用处的,那如果亚马逊平台将数据整合收集做统计的话,然后发给每一位读者,似乎就实现了价值最大化呢。再比如我们的身份信息,对于警局来说也是不能保证绝对的保密的,因为为了破案,这所有的隐私信息对于破案是十分有意义和价值的。
人为什么愿意放弃自己给自己的产品和劳动定价的权利,进入企业工作,把自己的劳动力和贡献一次性的批发给企业,并接受企业经理的指手画脚的指挥呢?
答:我们可以给自己 的产品和劳动定价,你认为自己产品和劳动拥有多大的价值呢?五万?十万?还是一百万呢?这些数据有用吗,这都不过是自身对自身的评价。最近网络不是很流行的一幅图画,你以为自己在别人眼中是美若天仙,风流倜傥,可现实中的自己呢?土到掉渣还是打扮大妈呢?所以说所有的东西我们肯定要把他们真正摆在市面上,真正体验过之后,才能真正的判断他的价值是多少。产品和劳动就是资源,这些资源谁能用的更好,谁能把这些资源扩大然后像是百里挑一的选出王者呢?这里也许是第三方可以做到。所以我们宁愿接收别人的指手画脚还会将这些资源投放出去,因为第三方可以给我们做出一个比较好的定位,也是我们本身自我发现和成长的一个过程呢。
男女结婚是各得其所、合作共赢的,但礼金和嫁妆这些陈规旧俗,为什么至今还在延续?
答:我们的爱情中的理性是什么呢?答案:感性。谈恋爱的时候感性就是理性。但是结婚呢,理性就是理性,男女结婚必然是各得其所、合作共赢的。礼金除了传统的延续以外,更多是成本的问题。这些结婚的彩礼问题通过身边的朋友还是略知一二的。有没有发现一个很常见的情景呢,有的人谈了很多年的恋爱,但是却在婚前筹备期间分手的。最主要的是什么,或许是礼金方面原因多一些。有的因为礼金少选择分手,一些人却因为贵重的礼金抱得美人归。这也就透漏出一个问题,谁能够把资源用的更好,资源就应该落在谁手上。当然这是一方面,还有一个层面就是投资越大,离婚的成本就越大,婚姻或许就更加稳固。
以上是浅层次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