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安,印象中是汉唐旧址,十三朝古都,历史文化名城。朋友开玩笑说,在西安随便挖一挖都是文物、遗址,直接导致西安地下建设进展艰难。
长安自古帝王都,其先后有西周、秦、西汉、新莽、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唐13个王朝建都于此。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古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
西安,西周时称为“丰镐”。西伯侯姬昌(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营建丰京,将臣民从岐山迁于此。又命子姬发(周武王)在沣水东岸建镐京。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合称“宗周”,为西安建城之始。武王伐纣灭商之后,以丰镐为都,为西安都城之始。
公元前202年,刘邦取得政权,在长安(今西安城西北郊汉宫遗址)建立西汉王朝。刘邦定都关中,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在秦宫室基础上建未央宫。也就是说汉代长安城是在秦国都咸阳城的基础上建立,史称汉承秦制。丝绸之路开通后,长安成为东方文明的中心,“西有罗马,东有长安”。
隋时,文帝杨坚未登位前为“大兴都公”,因而将新都命名为“大兴城”,隋朝时长安被称为“大兴城”。至唐,又恢复长安之名。元代,更名为“奉元城”。
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代改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西安之名由此而来。
西安被称为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10世纪左右,先后有13个朝代或政权在西安建都及建立政权,历时1100余年。
西安虽有汉唐辉煌的历史,但今存遗迹不多,盖因中国古代建筑多以木结构建造,又因关中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世既久,悉毁于兵燹”。地面建筑虽然被毁坏,然大部分有遗址可寻,且有相当大之规模,古建筑遗迹也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记忆载体的废墟遗迹是可以展现出多重且多样的意义的,并且时间跨度上溯古典时期绵延至今,反映出城市纷繁变迁的过程。
一眼望穿千年!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令人流连忘返。
半坡遗址:
沿黄河流域走向,地处于西郊,是一处典型的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村落遗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仰韶文化类型,彩色陶器著名;
姜寨遗址:
位于西安市临潼区,母系氏族代表,是迄今发掘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面积最大的一个遗址,面积5万平方米。
周遗迹:
关中西部的宝鸡地区被认为是周人的发祥地,《封神演义》上讲“凤鸣岐山”即为此地;周朝的国都位于今西安西郊的沣河东西两岸,有部分遗迹存在,如周时的“灵台”遗址,《封神演义》里说姜子牙在灵台封神,类似于周代的观星台;在临潼骊山上有周代遗迹:烽火台,昏聩的西周幽王举烽火戏诸侯,为博宠妃褒姒一笑而失天下,是为西周王朝最后的篇章。
秦遗迹:
相对周遗迹来说,秦国关中数百年经营,建筑遗存相对多一些;宫殿建筑多不胜数,虽然经过秦末战争的毁坏,但仍随处可见其遗存;主要有咸阳城遗址:这里北靠五陵原,南依渭河,地势平坦,城市及宫殿废墟遍布田野;秦代留给我们最宝贵的遗产是秦兵马俑,被冠以“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美誉。
汉遗迹:
汉代长安城位于西安市城区西北,如今仍保存着较完整的城墙遗迹;汉长安城,造就封建王朝第一个黄金时期的地方,是丝绸之路的第一个起点。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见证了沿线国家、地区经贸文化交流的光辉历程。汉长安城规模宏大,建筑于渭河南岸,由于其北、南、西三面有河流经过,城墙蜿蜒曲折,南像南斗,北像北斗,称为“斗城”,城内外宫殿建筑宏大;汉武帝太初元年(前104年)兴建北宫、桂宫、明光宫、建章宫,开凿昆明池,扩建上林苑。长乐宫、未央宫、建章宫是汉长安三大宫,其中未央宫应是朝会之所,长乐宫应该是后宫、寝宫;建章宫是唯一位于城外的宫殿;高可俯视未央宫,有凌空阁道,跨越城墙,连通未央宫。在汉长安城正南、今天西安的西南郊,有上林苑遗址;上林苑周袤300余里;建有大量亭台楼阁,布满奇珍异兽,名木异草,皇帝秋冬狩猎于此,上林苑开凿昆明池,是为训练水军;长安郊外还建有多处离宫别院,如汉武帝时期的甘泉宫等。
汉代在五陵原留下十余座西汉帝王陵,这些皇陵平地凿穴起冢,沿郑国渠走向一字排开,气势磅礴,高大雄伟,十分壮观,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群。这些刘邦、刘彻们的安眠之所,早在千年前就吸引了游客慕名而来,甚至,其中一篇游记—“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又成为另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李白《忆秦娥》)。
唐遗迹:
唐长安城和今天的西安城重合,行走在城市里就会发现到处是历史;唐城内外三重,由外向内依次为:京、皇、宫;市中心钟鼓楼一带当时为三省六部所在,鼓楼右前方有尚书省遗址碑;大明宫、兴庆宫、太极宫是唐代三大宫,又称为“三大内”;北部龙首原上有大明宫遗址,见证了文明发展鼎盛时期的帝国水平;唐大雁塔、小雁塔,代表着青龙寺等盛唐遗迹;兴庆宫现为兴庆宫公园,位于交大附近,这里本名叫隆庆,是唐玄宗李隆基登基前的住所,为尊者讳,改为兴庆之名;“沉香亭”见证了李白让力士脱靴,贵妃磨墨的风流;东南曲江一带,在唐时是著名郊游区,踏青、赏花、斗酒、赋诗,“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明清遗迹:
西安的明城墙相对于北京,南京,保存相当完好;明代提倡“高筑墙”,俗语“汉冢唐塔猪(朱)打圈”(史家对西安名胜古迹的戏称),可见明城墙建造之普遍;西安钟鼓楼作为军事防御体系的一部分,承担了城墙防御的警报作用,既是西安当时作为西北重镇,军事地位的决定,据说也是为了镇压这里自古以来的帝王之气;今天的钟鼓楼,是明清建筑的代表作,体现着千年古都的独特之美!
“一座城市的历史就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长安城毁灭了,从这大明宫遗址残剩的墙基,从这经过补修的大雁塔,从这已经改头换面的沉香亭,已经唤不回往昔的繁华,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只有历史,经历着时间风雨的侵蚀,愈渐沉郁厚重。长安,这座承载着厚重文化底蕴的历史名城,向世界展现出文明中国所拥有的自信、开放、大气、包容的民族精神,铸就令我们自豪的文化高地。
附记:
时光长河中,最令人陶醉的,就是那段叫“唐朝”的岁月。
文化犹如典籍,记载着城市的古往今来。
在盛唐时代的长安城,用脚步去寻找那些盛世的遗迹。
大明宫:辉煌的宫殿,帝国的象征。
为了建造大明宫,帝国划拨了十五个州的赋税,停发了京城各级官员一个月的俸禄。
唐大明宫规模宏大、格局完整,被称为“中国宫殿建筑的巅峰之作”。大明宫第一大殿含元殿,其规模和建制无出其右。
大雁塔:唐僧督造的佛塔
唐太宗时期,太子李治为了追念母亲文德皇后而建造了一座寺院大慈恩寺,并由“唐僧”—玄奘法师担任“首任主持”。期间,法师督造了大雁塔。
大雁塔内和玄奘三藏院分别供奉的佛舍利和玄奘法师的顶骨,是大慈恩寺的“镇寺之宝”。
小雁塔:唐朝的古塔
与喧嚣的大雁塔相比,小雁塔显得安静许多。小雁塔建于唐景龙年间(公元707年),是为了安置从印度取经归来的高僧“义净法师”翻译佛经而建。
同样是西行求法,与玄奘法师陆路西行不一样,义净法师选择了坐船通过海上前往印度。
大唐西市:千年前的国贸中心
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市井文化的巅峰代表,也曾见证过万邦来朝的盛况。
西市,不仅是平民交易市场,更是包含大量西域、日本、朝鲜(高丽、百济、新罗)等国际客商在内的国际性大市场,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其他还有诸如大唐芙蓉园,骊山华清池,兴庆宫,兴教寺,青龙寺等唐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