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每月的总结时间,2月份除去在家过年的那一周,一周是忙碌的寒假课,剩下两周则是忙着搬家。说起来,这应该是毕业后的第3次搬家。
2017年6月底,从南京搬到上海,自己没有一点心理准备,就单凭工作上的调动就来到了这个城市,当时是一个人住在浦东新区的主卧里面,房租是1800/月,对于刚毕业的我来说,每个月负担这样的房租压力确实有点大。后来和同事交流,如果住次卧的话可以谈到1500/月,或者和别人合住就可以进行均摊,每个月加上水电费住房支出就是1000元左右。
这是我学到的第一课:上海的住房成本虽然高,但没有高到那种遥不可及的程度,做好预算,合理安排,也不至于沦落到住地下室、小黑屋这种夸张的地步。
第一家公司在上海2号线的金科路地铁附近,我住的小区虽然离公司不远,坐公交就行,但加上走路,等车的时间,通勤时间也差不多需要40分钟,平时出门也基本上需要先坐公交去地铁站,再坐地铁去其他的地方,很不方便。所以在上海这一年的时间,出门很少,空闲时间就是去附近的菜市场和超市买菜,一方面是交通,另一方面就真的是一个字:穷。这个穷不仅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
在南京上大学的时候来过上海几次,也去过南京东路、外滩经历过它的繁华,但是却对这个城市没有太大的好感,而因为工作上的原因使我离开了呆了4年的城市,一个人来到这个陌生而且自己并不是特别熟悉且喜欢的地方,在内心深处,我对生活充满了抱怨,对自己充满了自责与怀疑,很长一段时间都走不出来。
后来慢慢地让自己转变了思维,虽然住房有点超预算,但是毕竟是一个人住着一个带阳台的大房间,还是很舒服宽敞的,于是就买了个瑜伽垫放在阳台,让自己学着练瑜伽,也重新拿起从南京带过来的尤克里里,在网上搜视频进行练习,因为不想荒废自己的英语,买了几本英文原著,每天读一点点,也从头到尾啃下来2本。
这是我学到的第二课:不管生活让你感觉有多糟糕,你能改变的是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凡事要积极思考,让自己保持进步。
差不多是在2018年年初的时候,让自己看了比较多的励志类书籍,关于人生的规划和自我的成长,也去慢慢地思考自己想要过怎么样的生活。说实话,这段时间有过无数次想回家的念头,但还是要不断地告诉自己,在上海要待2-3年。
那些来上海追寻梦想的人把这个城市称作为“魔都”,由于住得很偏远,我大部分时间感受到的是上海郊远地区的荒凉,一心想着,这个城市有什么好的?
2018年4月,生活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为了让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变得更接近我想象中的样子,我换了一份工作,和朋友搬到了徐汇区的上海南站居住,每月加上水电费,两人平摊下来,住房总支出是1300元/人。搬过来这边后,因为离地铁站近,所以出门的机会就比较多,每逢休息就坐几站地铁去陕西南路,淮海中路转转,我喜欢阳光从梧桐树下洒下来的感觉,还有路边的咖啡店、花店、和旗袍店。
在室友的带领下,开始关注上海的展览,有空就去美术馆博物馆让自己沾染一点艺术气息,还吃过上海的一些老字号美食,比如鲜得来的排骨年糕、大壶春的生煎,国际饭店西饼屋和哈尔滨食品厂的蝴蝶酥。
这是我学到的第三课:大城市有很多小城市没有的资源,比方说展览活动,图书馆资源,你要学会好好去利用。
前几天刚查了教师资格证的面试成绩,是合格的,回湖南老家去完成认定手续,小本本应该就可以到手了。因为没有上海居住证,只能回家考,为了这个考试,回家的几趟路费花了不少钱,而且需要请假调休,基本上我18年的所有假期都用在上面了。如果当时在上大学的时候就把这个证考下来,就可以为自己省不少事情。
所以这是我学到的第四课:我们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所以要尽可能地为自己做准备,不管以后留不留在上海,都要把居住证拿到,就像教师资格证一样,会有用的。
现在住的地方也离地铁站很近,室友里面有几个是同事,大家都很好相处,虽然周末很辛苦,但平时还是有一些属于自己的时间,可以在家看书,做做饭,出门逛逛,见见朋友,也可以报名一些课程来学习提升自己。
和一年多年前的自己相比,现在的我可能更切实际一些吧,相比于改变世界,改变自己会容易很多。
最后以我昨天刚看完的一本书:《非暴力沟通》里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生活永远等待人们以一己之身去领略生命的美和神奇。
与君共勉。
作者:一个没资源没背景在上海飘着的平凡女孩,微信号:DREAMandA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