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年以前一次在广州白云机场等飞机,偶遇两位僧人,当时我是不与陌生人说话的,可能是问我飞机登机口在那吧,只记得他们是塔尔寺的僧人,那时塔尔寺在我来说觉得很遥远,也记不清怎么就留给我一个电话。在后来过了些年,或许由于对僧人的信任,或许是由于好奇,也可能是两者兼而有之,我曾电话询问过他们在寺中的事情,再后有时也问过一些工作上的事争求他们不同角度的意见,还有谈及自己的二世,他们说我和二世都是与佛有缘的人,只是机缘未到。虽是年纪相仿,但在谈话中能隐约感知他们都是受过很高教育,且在寺中有很多修为的高僧。他们看待问题解决问过题的角度和方法对自已有许多开示。另外我还从他们那知道了佛教中的法会是怎么回事,知道修佛的人每天都要做很多功课……由于手机丢失联系也就终断了。但在好多年之后的今天仍记得他们欢迎和邀请我和二世去塔尔寺观光的话。是巧合?还是命中注定?不想昨天二世会突然前往塔尔寺,这使我即感念当年高僧的一些开示,又心慰有点似是还愿。
更重要的是,希望二世此行能够更多理解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八相成道,给我们做榜样,他十九岁离开家,他不离开家是王子,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这就是说,把世间荣华富贵舍弃、他放下烦恼之后出去求学,学了十二年,十九岁学到三十岁,印度所有的宗教都接触、都学过,所有的学派也学过。把十二年所学的东西统统放下,放下了法执。十九岁离开家是放下情执,放下烦恼障;三十岁这一年在菩提树下入定的时候,把十二年所学的放下,放下法执,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都没有了,明心见性。
像释迦牟尼佛广学多闻,但能放得下;有些人执着自已所学的东西,认为自已比别人懂的多,觉得自已是大英雄,别人不懂的自已懂。别人对自已要尊宠,仰目。这叫智障。学到了一些东而自己呢?自己没有了。只有不执着已见,不因自已比别人多了解些东西就自大,去掉所知障。烦恼障都破了,才能明心见性,成为被人接纳的人。所以东西可以学,但不能着相,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世间人烦恼呢?有烦恼障重、所知障轻,有所知障重、烦恼障轻。像世尊面前两个例子,阿难尊者烦恼障重、所知障轻,阿难智慧高,所知障轻,情执重,释迦牟尼佛灭度他还流眼泪,情执重。富楼那尊者是阿罗汉,烦恼障轻,他证得四果罗汉,所知障重,听经听不懂,不如阿难。这就是明示众生根性不同,必须二障两种烦恼统统放下才能明心见性被人接纳的道理。愿我的二世成为一个爱众治众的好医生!愿佛法广渡有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