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但从根本上积极推动社会发展,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我们在享受数字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要面对一些随之产生的附加问题。
随着数字化时代来临,网络普及,我们的个人主体性意识也在不断崛起。从多年前颇有调侃意味的“我去世后,QQ号怎么办?”的发问,到此前一则“90后电竞选手把游戏账号写入遗嘱”的新闻,使得人们对死后留下的数据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关于数字遗产的处理问题也在网络上引起了大众的广泛关注。
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一切都被重新定义,其中也包括“遗产”。在我们死后,我们在网上的私人信息并不会凭空消失,而会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遗产——数字遗产。
数字遗产,是信息时代的发展和数字技术的运用的产物,即被继承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所有的网络权益和财产,是人类特有的知识及表达方式。它包含文化、教育、科学、管理信息和技术、法律、医学以及其他以数字形式存在的信息,或从现有的类似模式转换成数字形式的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包括社交账号、游戏账号、皮肤装备等在内的一系列网络“财产”。
2018年11月,YouGov做了一项有关数字遗产处理方式的调查。调查发现有7%的人希望社交媒体账户在自己死后继续在线,那么“数字化来世”带给人们的是惊喜还是惊吓呢?似乎没有标准答案。
篮球明星科比因为直升机事故不幸遇难的66天后,一直停工的社交媒体突然更新了推出自己小说的消息。由于当天是4月1日愚人节,所以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愚人节的消息。短短一条新闻,虽然关闭了评论,但还是收获了数百万人的关注和播放以及围观。后续科比的妻子瓦妮莎社交媒体中更新了一条澄清消息称发文者应该是科比的代理,但网友们依然选择继续关注科比社交媒体动态的方式,纪念和怀念科比。
这样看来,科比的数字遗产得到了妥善保存和运营,也让喜欢他的粉丝们得到了精神慰藉。但如果在没有得到许可或授权的情况下,逝者突如其来的“问候”只会让人受到惊吓。
一天,国外一名女子突然收到了一位死去朋友的Facebook新信息。虽然明白是有人冒用,但考虑到是一份怀念,就没有举报。这名女子细想后,感到十分不安。因为大多数社交网络平台都很难让用户在死后实施足够的计划或安全措施来保护他们的数据,所以使得这些数据很容易被侵犯和滥用,甚至会对社会产生危害。
显然,当前的数字遗产的管理措施隐藏太多复杂的风险和伦理困境,而想要更完备的保护政策,并非易事。
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由于社交媒体上的内容常常涉及多个用户,所有权很难界定清楚,因此传统立遗嘱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没什么作用。其次,全球各地有关数据保护的文化规范差异很大,法律关于数字物品所有权的界定也相当模糊,这直接导致人们无法以处理实体财产的方式来处理数字遗产。
从当事人角度来看,数据相关政策是随时变化的,人无法预知自己离世后平台是否还会更新数据保护政策,在很多情况下,用户甚至没有机会决定如何处置自己的数字遗产。
总的来说,“死亡无疑是令人震恸的,但生者能做的还有很多”。虽然数字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新形式,以数字形式被不断地制造、传播、利用及维护信息资源的具体管理方式仍需探索,但人们需要以尊重逝者意愿为前提,来处理、传播逝者的数字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