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写《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书评,把每一个习惯拿出来仔细的总结和回顾;在得到上订阅了李笑来《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和古典《超级个体》的专栏,在群里看了许多小伙伴分享的其他专栏,昨天慧子问我《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怎么样,说实话,通过对比发现,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能够决定人发现方向的就这么几个习惯或者思维方式,而牛人之所以成为牛人,只是他们了解了这些道理,经过深入的思考,应用到生活中,在自己或周围人的故事中不断印证这些理论的正确性,并且坚持去做,总结经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再次输出。
事儿就是这么个事儿,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决定成败与否的关键不在于你知道了多少大道理,而在于把它们应用到生活中,以此为指导,坚持去做,在做的过程中深入思考,有自己的想法和体系。
就以“一万小时定律”来说吧,这个理论现在已经烂大街了,动不动会有人拿出“一万小时定律”说事儿,吴军老师和罗胖也同事提到过这个定律,然而,并不是知道这个理论的人,都能成功。
这个理论是在作家格拉德威尔在《异类》一书中指出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他将此称为“一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做什么事情想要做好,至少要一万小时,但不是说,无论什么事情,只要坚持一万小时,就能成功。
我之所以选择从出单转岗到内勤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想一辈子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安于现状,从此失去了奋斗的动力。
我们单位作为一个国企,在一个岗位上做十年二十年,并没有什么起色的人大有人在。刚刚进去单位时,有位四十多岁的大姐L,从入职就做出单员。干了二十多年,现在还在出单,只等退休了。出单的工作很单调,给客户介绍险种,把信息录入系统,打印保单,整理好,就酱紫。听到她的经历我整个人都不好了,简直无法想象未来的二十年我的每一天都是一样的机械重复会是什么样子,我开始慌了,下定决心,绝不能允许自己重复她的人生。这样低水平重复的一万小时,两万小时,三万小时并没有什么卵用。
同样是出单员,另外一个姐姐Z却在第七年内实现了升职。做同样的工作,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呢?总结起来,大概就是吴军老师说的,L是伪工作者,而S才是真正的工作者。
工作者会现在做什么事情会让公司收益的角度出发,就像S,她将自己的工作不仅仅定义为出单这么简单,为了业务提升,积极主动的与合作单位联系,逐渐扩大公司的影响力,而不是像L一样,坐等业务主动找上门。
伪工作者通常会选择简单的工作去做,看起来我很忙,但对个人能力的提升起不到任何作用,反而伪工作做的越多,进步越小,甚至倒退。而S却以客户经理的标准要求自己,不断挑战自己,在学习中,提升谈判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最终实现了升迁。
同样是一万小时,不同的思维方式会有不同的结果。很多道理大家都懂,但要选对领域,否则懂得越多,反而无益。
输入~思考~应用~输出,这才是最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