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观》这本书中提到一个现象,说我们中国人喜欢拿一些假问题去吓唬自己。比如说:“你更认同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你要继承传统还是要拥护现代?” 试想,什么叫西方?什么叫中国?什么叫现代?什么叫传统?他们之间如何形成了对立关系?当用到这些大词的时候,很难去厘清关系,进行有深度的讨论,因此我们选择了一个比较狭隘的题目,对其进行了一些思考。
上图中给出的“左三撇、右三捺”形似小人的这个甲骨文,不知道能不能看出来?当然,我相信就算不能看出来,也能通过今天的专题猜出来,是“文化的‘文’”。 他本义指的是古代纹身习俗的统称,这个含义我们今天仍然在用;后来才引申出文化等多种含义。 说到文化,它包含了许多,可以是“佛史儒道,也可以是文字歌舞;可以是琴棋书画,也可以是服饰器物等等等等”,可以说是包罗万象、无处不在。 谈到文化,不免想到他的发源地,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不是古中国,随着时间的变更,除了中国其他的都消失了。因此,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不太像是一个民族的国家,更像是一个文化的国家,我们靠着对文化的信仰而团结凝聚,纵使历经朝代更迭,也始终是一个完整的主权国家。
今年是2019年,距离以反传统著称的五四运动恰恰是100周年;在21世纪初,南怀瑾老先生曾说过:“我们中国近一百年来,传统文化被自己推翻了,又被西方的科技工商发展农迷糊了,整个国家上下近一百年来很茫然。” 因此,出现“中国传统文化陷入百年卡困顿”之类的说法并不稀奇。然而,纵观百年来的沧桑变革,我们正在回归传统,西学热、出国潮、对外来文化的吹捧已然降温,如今的我们拥有的是对华夏文化的高度自信。 回归传统固然好,但也不能毫无分析与辨别的去吹捧传统文化。
图片背景中,背景选用了桃花和乳酪;在这里借用鲁迅先生一句非常犀利的话,原话是“红肿之处,艳若桃花;溃烂之时,美如乳酪”。面对传统文化,我们不能毫无分析就妄加追捧,不能把传统文化中类似“红肿、流脓”等不雅观之处,去当做桃花欣赏、乳酪品尝。我相信,如果把背景图片改换成流脓红肿的图片,大家应该都不愿意去看的。那么,我们面对传统文化,应该具有的态度就是最下边两行红字,提倡理性主义,具有批判意识。
下边是一个简单的例子,拿《易经》来说,作为一本算卦的书,我们既可以把它变成哲学,去体会阴阳学说,天人学说等;也可以当做国学,像我们最熟悉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出自易经里边的乾卦和坤卦; 反之,我们也可以拿着易经六十四卦,去招摇撞骗,占卜算卦,玩儿一些神叨叨的奇门遁甲、青龙白虎之术。 像右下角给出的图,大家可能看不大清,这是一张通过知道生辰年月日清算工资的一张图。这显然是极其不靠谱、非常痞子化的行为。 因此,我们面对传统文化时,一定要警醒类似的行为,不应让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绊脚石;不要让国粹变成国渣,不要让死物拖住活物。应始终怀着审慎的态度。
接下来,再讲一下全球化视角下,文化传统的取舍问题,既然是站在全球化的高度上,我们再说中国应该怎样很显然,格局就显得太小了。在这里,先给一个标准:“有利于全人类社会的健康文明发展。”
那么,关于这个标准如何去理解,接下来,对强势文化和弱势文化进行了比较;也通过中西方两个方面和不同时代上进行了一定的比较。
众所周知,在全球化浪潮中,强势经济对弱势经济具有优势地位,同样地,强势文化相对弱势文化也占据优势地位。
就比如说,美国文化从大片到摇滚,从麦当娜到麦当劳,乃至可口可乐,他们风靡全球;那么,我们面对这些的咄咄相逼,肯定不能以仇视嫉妒的心态去封锁美国大片,封锁快乐水。 就好比西装文化与民族服装去比时,我们不能因为要弘扬中华文化就纷纷脱掉西装,又穿起对襟大褂、中山装、或者更具特色的民族服饰。 需要明白的事,即使大家都穿西装也不意味着民族衰落,“拿来主义”本身并没有什么对错;我们要有一种觉悟,一个“某一个民族的好东西理应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好东西的”觉悟。因此这里再次强调了,文化传承与创造的目的,不是通过竞争而使某个民族的文化占据强势地位,而是将所有民族的优秀文化融汇成全人类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
“东圣西圣,心同理同”出自冯玉兰。这句话的含义是:“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虽然时代不同了,但是问题都一样。就像是,在更早的时候,我们吃米饭,他们吃面包;他们用刀叉,我们用筷子;他们有情人,我们有姨太太;他们把胸衣开得很低,我们把脚裹得很小很小......虽然到了现在,经历过这么几十年的碰撞后,很多东西都经过了舍弃,融合,但是我们的文化所面临的问题在本质上与他们并无不同。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文化在时代流转下的变化:这里,以情感表述为例。在上古时期,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那种混沌初开、很真挚的追求;在中古时代,“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则给人一种海誓山盟、非君不可的炙热情感;到了近古,“捏一个你和我,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种表达则有一种赤裸裸的直率坦诚;到了后现代,则更是多了一些坦率、好玩儿、毫无顾忌甚至脑洞大开的方式,比如说,就像老鼠爱大米,比如说化学元素表达出来的“亲爱的,我爱你”等等这类方式。
我们可以通过从上古经由中古、近古,再到现代有关的情感表达去以小见大,扩展到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可以发现,传统文化如何创造性地适应新时代,只要保证一颗向善向美的心,根本没有什么值得担心的,毕竟历史从来不缺乏具有创造新的人。
当然,我并不希望讲的东西,大家仅当作油嘴滑舌去听一听,我更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比如说警惕类似前面提到的拿易经去算命占卜、将国粹变成过渣的行为,比如说心安理得享受类似西服等外来文化所带来的简洁便利等等、让我们的传统文化自然而然的发展、融合、创造,成为我们全人类的精神物质文明财富。
最后做一个总结,那就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即使是那些曾经非常好的东西,也必须在一种现代化的思维方式、文化结构、价值度量、生活态度下去调试、融合、消化、进而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