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29号,我读完了《追风筝的人》。那天晚上接着读了三分之一的《灿烂千阳》,看完心情有一点点沉重,然后自然而然累了就去睡觉了。之后几天玩游戏加上拜年,看书少了。
而现在火车上,将要到北京,闲来无事,我又看起了这本书。作者的写作手法并不算特别高明,但里面展现的情感很丰富,而且主角是女性更能打动我的心。两三个小时看完后的现在是晚饭饭点,但是看完书以后心情的沉重加上火车上闭塞的环境,现在难受的想吐。 这个故事应该会和《穆斯林的葬礼》一样,在我心里回荡很久。
年前看了《养家之人》,年前回家无意中开始读《追风筝的人》,而现在现在读的《灿烂千阳》,我在一步步了解阿富汗的历史和普通人民的生活。《灿烂千阳》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以某某年开始,所以读的时候,我在比对我自己的经历和书里的情节。我从没想过,在2001年,在我还算美好平和的小学时期,有一些人在世界其他角落过着思想倒退的悲惨生活。
以前读世界历史,知道二战后某些国家还有战争,我都很好奇他们为什么不能和平好好发展。看《灿烂千阳》里侧面写的阿富汗各种政变,感觉也是我国曾经经历过的,还好我们的文明很悠久,即使有断档或者落后的时间也不长,所以现在整体很和平,可以好好地发展。而历史上常年动荡的地区,文明经常断档,还有一些很难改的风俗,而且这里还生活着不同种族的人,矛盾不断,想要保持长久的和平太难了。
书最开始的三分之一还是挺美好的,主要是玛丽雅姆的童年生活。虽然她是一个私生女,虽然她的妈妈脾气不太好,但她的爸爸每周都能来看她。给我的感觉是当地的人文关怀不错。我感觉在现在的大环境,我们国内很少有父亲能做到如此地步的。另外给玛丽雅姆和她的妈妈送菜的还是她同父异母的哥哥们。这些在我看来很特别的现象也许就是那边的风俗吧。可惜玛丽雅姆15岁夜不归宿的那晚,妈妈自杀了,而她到了爸爸家,爸爸被几个老婆撺掇着,将玛丽雅姆嫁给了四十多岁的拉希德。
本书中间三分之二讲的是另一个女主角莱拉的成长故事。莱拉有一个全世界最英明睿智的爸爸,还有一个非常好的青梅竹马塔里克。可惜在动荡年代,先是两个哥哥被征去当兵,再然后是他们的死讯传来,妈妈精神崩溃了。爸爸虽然知道离开这里是更好的选择,但他选择陪着妈妈,而莱拉也只能拒绝爱着她的塔里克。塔里克走了七天后,妈妈想通离开家乡,然而搬家前家里被火箭炮打中,爸妈死了,莱拉被救到拉希德家。
拉希德几乎是书中平民里最坏的人。初期他对玛丽雅姆很好,但是在玛丽雅姆多次流产之后,他恢复成暴躁易怒的人,为了小事动不动打玛丽雅姆。而他收留莱拉主要是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她把莱拉比作奔驰车。
本书最后三分之一主要讲的是拉希德和两位女主角一起的生活。莱拉为了保住塔里克的孩子,假意顺从拉希德,引发了玛丽雅姆的嫉妒。然而某一次拉希德打玛丽雅姆的时候,莱拉挡住了他,于是两个女人慢慢成为好朋友。
随后莱拉策划了逃跑,可惜被人告密失败了。回家后被暴打还关在密不通风的小黑屋里,她真的害怕看着孩子死去自己再死去。还好最后拉希德开了门。后来塔利班掌控了国内政权,拉希德的生意越来越惨淡,几乎做不下去了,莱拉的第二个孩子胎位不正,最后是在没有麻醉药的情况下剖腹产的。其余生活里,莱拉和玛丽雅姆无数次遭受拉希德的家暴。
每次看到她们挨打的片段,我都恨其不争,为什么不起来反抗呢。后来莱拉重新遇到了塔里克,她心中逐渐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玛丽雅姆知道这个情况后,也衷心希望莱拉带着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拉希德再一次疯狂殴打莱拉的时候(莱拉和拉希德的孩子告的密,说有男的来找莱拉),玛丽雅姆一狠心杀了他。拉希德被打死的片段,给我的感觉是象征着淳朴的人民开始反抗,想过上他们期望的和平美好的日子。
后来莱拉如愿和塔里克带着两个孩子在外地过上了一段平静美好的时光。塔利班后来被驱逐了,然后回国前,莱拉去看了玛丽雅姆从小生活的地方,看到了玛丽雅姆的爸爸留给玛丽雅姆的信,战火中的他明白了亲情的可贵。可惜一切都晚了。但现在对于莱拉和塔里克来说,美好的家园将要重建,而他们的第三个孩子也即将出世。
这本书的结局还不错的,和《追风筝的人》结局相比,就是留在国内和留在国外的区别。再大的苦难,善良的人民都会度过去,和平是所有人都期望的结局。希望这个世界能再少一些战争,多一些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