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决定隐喻还是隐喻决定你?
思维影响你语言的同时,你的语言也在影响你的思维。达尔文的优胜劣汰自然竞争法则深入人心,以致人们都是以丛林来形容社会,不相信在你输我赢的零和游戏之外还有共赢的合作关系。
其实人类能发展至今,光靠竞争是达不到的,必然还得学会合作。达尔文的发现引发了一系列有关竞争的隐喻,而这一系列隐喻又加强了人们的这种观念。
想要打破这个循环,就得从打破隐喻开始。社会不一定是斗兽场,非要你死我活;其也是交响乐团,需要各自配合才能演奏出最美的乐章。
我们把正在与之争论的人看作是对手。我们攻击他的立场,捍卫自己的立场,失去和赢得阵地,计划并使用策略。
尽管在争论中没有肉搏,却有唇枪舌剑。争论的结构——攻击、防守、反攻等反映了这一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争论是战争”成了我们这种文化中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这个隐喻建构了我们在争论中的行为。
试着想象存在这么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争论不再被看作战争,没有人赢或输,攻击或防御、赢得或输掉也没有任何意义。想象一下有这么一种文化,争论被看作是一种舞蹈,参与者就是舞蹈演员,其目的是以平衡愉悦的方式来进行表演。(第2页,第一章,我们赖以生存的概念)
Fake it till you make it
肢体语言也类似于隐喻。不仅仅只有你开心时还会微笑,微笑这个动作反过来也会真的让你开心。
更理解却更局限
换个隐喻,换个视角。
隐喻能让我们能更快,更深刻的理解我们不了解的事物。但总是习惯性用一种隐喻,甚至无意识的使用以致认为这就是该事物的本质时,就会忽略该事物的其他面。
隐喻的系统性使我们能通过彼概念来理解此概念的一个方面(比如以战争来理解争论),但这一系统性也必然会隐藏此概念的其他方面。在让我们聚焦于某一概念的某一方面(比如,争论的战斗性)时,该隐喻概念也会阻止我们注意概念中与该隐喻不一致的其他方面。(第7页,第三章,隐喻系统性:凸显和隐藏)
调换方向,增添新鲜。
人们习惯性用具体事物来比喻抽象事物,借此来更好的理解抽象事物。也正因为如此,当你用抽象比喻具体时,就如鹤立鸡群,让人眼前一亮。如下面这个:红胭脂在牙齿上染的红痕(具象)—— 谋杀案线索(抽象)
沈太太的嘴唇涂的红胭脂给唾沫带进了嘴,把暗黄崎岖的牙齿染道红痕,血淋淋的像侦探小说里的谋杀案的线索。《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