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 DAY6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舍利子,你听我说: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物质和空不是两样的,空和物质也不是两样的,物质就是空,空就是物质,受、想、行、识可以类推,也是这样,它们的本性都是空的。
如果说,《心经》第一句,是内容的核心纲要。那么“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便是纲要中的纲要!只要把这前两句的内容真正的理解了, 剩下的内容就很
在前文的学习中,我们得知,《心经》中的讲法人,是观自在菩萨,而在进入正文的时候,“呼唤”了一声“舍利子”
这个“舍利子”又是谁呢?
“舍利子”,根据翻译的角度不同,也叫舍利弗德罗,或者就叫舍利弗。他是释迦摩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并被尊称为智慧第一!
在这里之所以出现舍利子,就是把舍利子当做一个佛法的倾听者。
为什么出现的不是别人,而是舍利子呢?
因为般若法门,也就是般若学说,是大乘佛教的真空妙理,最深、最上,也就是它的学说是最深厚、最精深、地位最高的。所以如果不是具备有大智大慧的人,还是不能了解、不能领受、不堪享用的。你必须有大智大慧,才能进入、了解、领受般若法门。
所以在这里呼唤舍利子的名字,也代表呼唤智慧的象征。也就是说,如若进入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必须有深厚的大智慧。
再说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这反反复复的十六个字。是罗嗦,是格式,还是强调呢?准确地说!这是一种反复申说。
我们先来仔细了解下“色”和“空”的。
色,是指一切有形、有相、有质感的这样的物质形态。色是由四大(地水火风)和合而成的,是由各种因缘条件而成的。
空,是指虚空真空。空并不是对有的否定,因为空并不是空无所有,不是虚无。而空是实相。
简而化之去理解”空“,就是佛家所讲的相待性,就是指事物的对立性。例如冷热、大小、长短、好坏。可以直接理解为是相对的意思!
世间的一切事物形形色色,什么不是凭借着因缘而成的呢?
因缘和合,一环扣一环。彼此为依托,彼此互为前提为条件,他们即是对立的,也是依赖的。 所有的事物无不具有相待性。
如果你离开了相待性去谈”空“,也就是离却了“空”。那么事物就堕入了彻底的虚无,变成了无根无据、无来由、无理由、无着落。
正因我们凡夫俗子不懂“色”与“空”的这个道理,所以我们以假为实,把色身执着地理解为“为我所有”。因此徒增苦厄!
我们也可以这么去理解,其实与我们相关的一切,只不过都是假缘暂住!
假,就是凭借、依靠。
缘,就是因缘。
暂住,就是暂时的存在。
再理解下暂住,就是非常短暂。在佛教里面称之为“短命”,此短命非彼短命,是不稳定性、不永恒的意思。
在习惯性的理解中,我们很容易把率先出现的概念当做一种主题,认为之后的词汇及文字都会是它的一种强调补充或者修饰,但在这里仿佛倒车轮的这十六个字,绝对不是这个意思。
在“色不异空”后面紧跟着空不异色的意思就是,空与色并没有区别。
色即是空,它讲的又是什么呢?
空,是要落实在色的相待性中的。
色,也不是毫无依据的的色。
色自身就包含了作为世界本质的真性,也就是空性。没有空,色就没地方安放了。
空和色确实是两个极端,但是这两个极端不是说相互隔绝的,而是彼此包含着对方,甚至彼此就以对方为自己的一个本性。
又因,世间无一物不空,所以世间也无一无不有。
学习佛学或者喜爱佛教文化的人,特别关键的一点是,就是不要执著于任何一端,不要执著于任何一极,要做到既不执着于空相,也不执着于色相。
佛教的所有的精神最重要的实际上是一种中道,不执着、不极端,所以这里又强调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所以,五蕴中的“色”是如此道理,受想行识,也是如此,亦复如是!都一样是空!
读经很容易,认字即可。研读经书很累,这也是我在这几天切身体会到的。因为如果要真的字字研习,真可谓是甚深再甚深。
比如,佛经开篇的“如是我闻”,意思是,我听佛是这样说的。如果按照旧时的讲经方法,“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可以讲上两个月。
怎样叫做如?如者,如如不动之如也。
怎样又叫做如如不动?如如不动者,佛法之境界也……
讲起来通常会没完没了。
如果一直顺着佛经的法义延伸下去,普遍会离本经的主题太远。但又因我是初学者,很多基本的概念都不为所知,或者说,就算“初读”,也不知道读到哪个深度就暂且可以了,所以依旧掌握不好那个“度”。但因学习到了,不执著,不着相,更不纠结。所以,这个度,我也是在慢慢摸索。
送自己一句话,慢慢来,比较快。不去看结果,只在过程中感受获得。
今天在探索查找整合 “空即是色色即是空” 这十六个字含义的过程中,我脑海中一直盘旋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仔细的过程我就没有必要再执着罗列了,大概意思就是因为一个人的一件事,牵扯进来了公司里几乎所有高层的领导,执行的人员,普通的员工,以及我这个贯穿中线式的人物。本来我认为只是该做的事去做,该解决的问题去解决,目标只是把这个人这个事做一个妥当的安置与安排。不推脱,搞配合,只看目标,做到无我利他。
而且从事实看上去,在正常下班之前,确实也已经妥善解决了。
但就在将要下班的时候,我因为命令下达首发者的一条短信,对于今天这个人这件事以及所有涉及到的人员,又重新进行了一次结论性的通知和转达。当然,其中还包含情绪上的倾听以及安抚。经历过之后,我才知道,这件事情在最后一刻,得到了电影式的升华。如果完全陈述下来,真的可以编成一部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职场沟通大电影了。
最有趣的是,这部电影里,几乎从男一男二到男N,女一女二到女N,甚至是友情客串以及群众演员,都能够找到角色分类,似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了纠纷,但站在每一个人的立场上去看,无论他们的情绪还是做法,都是正确的。
也就是说,如果硬要从对立的角度去做批判,每个人都有不健全的人格不健全的态度,但要站在每个人的立场上去看他们的做法,每个人又都做了正确的行为!
而这件事,也随着夜幕降临,一天的结束,各回各家而落下了帷幕,我甚至想到了“作鸟兽散”这个词。似乎下班了,有别的事做了,这件事就不重要了~但我已经想象到,明天一到公司,必然会因一个人的再次提及,成为类似茶余饭后的展现人际帮派的闲谈…
但终究因为“下班了”,自然而然沉寂完结,沉寂到就像没有发生过,
这就很像一句大白话:你说它有事儿它就有事儿,你说它没事儿,它就没事儿。如果硬要滋生矛盾,自然是无法调和的矛盾,但如果都安放情绪,甘愿学会立场的转换,本就是一件不值一提的小事。
而我自己呢?看上去我似乎是一个做事周全又充当着和平使者或者是一个看透悲欢的大智慧者。
观照自己,我在看似自作聪明懂得站在别人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倾听,去安抚的时候,为了这种安抚不出现“官方”的无力感,无形中我难道不是站在N个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去做了N个不同的对立吗?
我又怎么能够智慧到让我的言辞使得所有人人都认可赞叹且理解呢?
很简单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喜欢你。即使佛陀也做不到。
那么就可见得,我所谓的自以为是,实际会产生怎样的蝴蝶效应呢?
细思极恐…
任何一件事情,如果以“我执”为前提,那终将他人都有过错!
在此,我用"缘起性空"作为今天的结尾。
缘起性空,就是指人的一切机遇与得失乃至事物的一切运动变化,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是一种幻象,本身并无自性,不能自我主宰。
而偏偏有了人的“色受想行识”,才有了无限花样的结果,而这些结果真的存在吗?或者又存在于哪里呢?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