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党报的《人民日报》近日刊发了一篇文章,名为《让“朋友圈”清清爽爽》,这里的朋我圈自然不是现实中的社交关系圈,而是微信的朋友圈,文章称,“朋友圈”中,我们应当远离六种人:
一是,远离“能量大”的人。这类人总是神秘兮兮,让人感觉来头很大,然而,很多人会受其蒙蔽,尽而攀附和迷信。
二是,远离“会来事”的人。与“会来事”的人相处,容易被带进“圈子”、结为团伙,陶醉于你来我往、投桃报李的人际关系中,渐渐被各种庸俗哲学网罗其中。
三是,远离“花大钱”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会“被围猎”“被绑架”,成为一条绳上的蚂蚱。
四是,远离“江湖气”重的人。和“江湖气”重的人相处,甚至搞“金兰结义”,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势必会被拉下水。
五是,远离“颓废消极”的人。这类人常常动不动就看透了,甚至沉迷与纸醉金迷的世界或萎靡不振的生活状态,与这类人相处长久也会产生同样的状况。
六是,远离“自由散漫”的人。和自由散漫、轻浮轻率的人交往久了,往往会向往“牛栏关猫,进出自由”的生活,逃避监督、规避管理,这其实离出事也不远了。
其实,不仅仅是虚拟世界的朋友圈,现实世界中何尝不是充斥着这几种类型的人?这个社会正是有这些人的存在才构成了丰富的人性。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他们又是那样的可悲,他们将希望寄托于展现异样的人性来获取他人的尊重和自我存在的价值,但却逐渐的迷失在这个愈加复杂的社会。
事实上,我们无须远离他们,更无法做到。我们只需要做的是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原则和底线,需要学习的是“他人皆醉,我独醒”的处世哲学。
著名作家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中描述了一个酱缸国,其中生活的人思维逻辑混乱,行为低俗丑陋。将这个社会比喻成酱缸,再恰当不过了。但,如何不受酱缸的熏染却是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谈谈朋友圈
最后编辑于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曾经我们的各种心事,各种经历。都会与身边的人分享。或者写信给远方的人告知你的一切近况。 现如今,我们似乎已经不再懂...
- 【第1周第3次作业】@所有人 《重要的事情说三点》P64 R·阅读原文片段 例如,在提出“希望明天开始请3天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