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如果有人问你,你会读书吗?想必你一定会说,读书有何难,大家不是都读了十二年中小学,又读了四年大学吗?怎么可能不会读书呢?设若你还读了硕士博士,读书就更是分分钟的事了。但是,亲,且慢!你所说的读书是求学式读书,读的基本是教科书,而且基本上是被动读书,这样的书虽然读了许多年,但一出校门就忘了大半了。所以,这种读书本质上算不得真正读书。
我所说的读书指的是主动读书,有目的地阅读,且读有所获。众所周知,中国人阅读量在世界排名中一直处在偏后位置,有阅读习惯的人本就不多,会读书的人必是少得可怜了。包括笔者在内的大学中文系毕业生,虽读书多年,在别人眼里当属读书人了,但扪心自问,我自知还进入不了会读书之列。当然,这是我最近听了两节微课后的真实感想。
最近听了两次关于读书的微课,主题是怎样在一年内读100本书。两位分享者都是名气不小的读书大咖。一位是简书上的知名签约作者彭小六,一位是学习专家战隼。他们总结梳理了自己的读书经验,告诉你怎样读书才是高质量的阅读。他们共同提到的一本书是《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我很早就听弘丹等人讲起过,但因为没有亲自读过,对里面的方法只是略知一二,基本上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现在再次听两位谈起,才觉得有必要将书中方法梳理出来并付诸行动。这本书一个核心内容就是将阅读分成四类: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第一种阅读是每个人都会的自然阅读。第二种阅读即我们常说的略读,许多人知道这种方法,但应用较少。第三种阅读即我们常说的精读,有些人会用,但多运用不到位。第四种阅读是目的性很强的阅读,多数人不会用,少数人偶尔做课题时会用,平时也基本不用。这四种阅读,能力层级逐次递增,直到你会自用运用主题阅读,你才算真正会读书。
事实上,一个人要是真想从阅读中学习知识,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后三种阅读是一样也不能少的。检视阅读可以让我们保证宏观阅读,拥有阅读的量;分析阅读可以让我们做到微观阅读,拥有阅读的质;主题阅读可以让我们在量的基础上确保质的提升。这三种阅读每一种又都有具体的方法,因人而异,但大同小异。听了大咖的分享,自己也有点跃跃欲试的感觉了。
最近很想读书,手头有好多本想读的书,有的只读了开头,有的只读了一半,有的只匆匆读过一遍但并未做笔记。这些显然都是不合格的阅读。看着书柜里多年购置的书,以及从同事那拷贝过来的上千本电子书,一时间竟不知从何读起。照这样下去,不用再买书了,光这些书就够我读一辈子了,越想越有压力,不禁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慌中。这,显然是不行的。我必须争分夺秒读读读,而不是见到好书就买买买。
我给自己订下一个目标,一周读两本书,这样一年就可以读100本书了。从现在到年底还有半年多时间。而我上半年读过的书还不到五本。为了把上半年耽误的时间补回来,我需要每周读四本书才行。这样差不多一天半就得读完一本书了。虽然压力山大,但我还是想试一试。因为读书好处多多,可以长见识,可以养性情,还可以促进写作。我的阅读计划与百日写作结合在一起,实属一举两得。所以,这计划就从今天开始吧。
今天是端午节。每过一个节日,总得有点变化才行啊。脑中浮现出许多励志格言,“努力请从今日始”,“心动不如行动”之类,所以,就让我的读书行动从2016年端午节开始吧!